2025年盛夏,浙江桐乡室外温度直逼38℃,电网工人李师傅却感受不到往年的酷热,因为他身上那件看似普通的黑色马甲,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凉。
“穿上瞬间就凉快了,像背着个‘小空调’,高温下能持续制冷3个多小时。”李师傅轻拍胸前,这件由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NIX降温智冷服,已成为今夏户外工作者的“保命神器”。
清焓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昕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的“85后”科技创业者,毕业后便一直从事纳米材料方面的研发。令人惊叹的是,这次的NIX降温智冷服,是他带领团队仅用一个月时间,将客户的创意转化为了可量产的科技产品。
口袋里的“微型空调”,使用寿命长达5年
在这件看似寻常的马甲内部,前后共分布着4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隐形功能仓,是整件智冷服的降温中枢,内嵌清焓科技独家研发的特殊材料——NIX蓄冷材料。
“这是一种完全无毒无害的环保无机材料,它在指定温度下能自主发生物理状态改变——或凝固或融化,同时实现热量的吸收。”平日里略显内向的科研人王昕,此时神采熠熠地介绍道,这个被称为NIX的蓄冷材料,是他们团队仅用一个月研发的成果,“是基于传统冷库技术进行材料改性,通过分子结构重组和工艺创新,成功将其转化为柔性可穿戴解决方案。”该技术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NIX智冷服可提供27℃舒适档和8℃强冷档双模式调节,可精准适配建筑、电力等不同行业的作业需求。材料使用极其简便,不需要充电、注水,27℃版本只需夜间置于空调房,8℃版本放入家用冰箱冷冻1小时,即可完成“蓄冷”。
高温测试结果显示,设备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续航能力为3~5小时,具体时长取决于实际环境温度。“它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寿命最长达5年,其原理是与‘暖宝宝’相似的‘冷宝宝’。”王昕介绍道。
在确保性能的同时,产品还很轻便。整件服装重量严格控制在800克以下,穿戴时几乎感觉不到额外负担。“我们特别将每袋材料重量限定在130克~200克区间。”王昕强调这是经过反复测算的黄金配重,既要保证制冷时长,又要确保户外工作者行动自如。
敏锐嗅到商机,一个月完成从创意到产品
清焓科技已不是第一次火出圈了。2024年冬季,公司研发的纳米智热芯系列产品获得市场热烈反响,10秒速热的保暖马甲让人仅穿短袖就能在初冬的办公室里工作。
“今年初春,有客户提出降温需求。”王昕回忆道,“3月份我们正式启动研发,将冷库技术转化为可穿戴方案,实现产品落地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
目前,产品率先在环卫、户外执勤、建筑工地等高温作业领域得到应用,客户从本地的巨石集团、嘉兴国网延伸到杭州市政、苏州电网等。王昕粗略估算,自4月份产品上市后,订单量已经突破10万件,预计今年合同额将达到3000万元。
目前,产品的应用场景还在快速扩展。团队已开发出适配乌镇、濮院等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并与快递、外卖企业洽谈合作,解决骑手夏季送货的酷暑难题。同时,公司还与一些知名运动品牌、冲锋衣品牌接洽,计划合作研发重量不超过500克的超轻版智冷服,满足更多消费者对轻便舒适的需求。
“这项技术还可用于冷链运输车、建筑储能系统。”王昕表示,公司掌握着NIX降温材料的核心生产技术,面向未来,也在布局全产业链。
从北国滨城到江南水乡,科技梦想在桐乡生根发芽
“创业是我小时候的理想,我希望用技术创造惠及大众的产品。”谈及创业初心,36岁的王昕这样说。
2021年,王昕带着自主研发的发热新材料技术参加桐乡创业大赛,被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深深吸引,通过“乌镇院士之家”人才引进项目,他的创业项目成功落地崇福镇,并获评桐乡精英计划创业人才项目。
“桐乡不仅政策支持力度大,更重要的是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王昕说,因此他快速组建了一支以清华校友为核心的技术团队,目前共有30多名员工、近1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全年总投入的30%以上。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估算成功与同辉纺织、晶通新材料、巨匠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王昕分享了他的产品开发理念,“市场痛点就是我们的创新起点,用户需求就是我们的研发方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思维,正是清焓科技快速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