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外星人,我们该怎么跟它们交流?
今天我们要来聊的这个话题,跟语言学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想想,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
乍看之下答案好像很简单,那就是“有没有智慧”。
可是这个智慧,到底该怎么定义才对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几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答案。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昆虫基本都没有智慧。
虽然蚂蚁、蜜蜂、白蚁它们那些复杂的行为模式、勤奋的工作态度、让人惊叹不已。
但事实上,这些行为其实只是根据极为简单的算法,在本能驱动下自动运作的结果,昆虫本身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在做什么。
你可以把昆虫想象成游戏里的角色,比较好理解:它们只会对预先设定好的条件做出指定的反应。
这种本能式的“程式设计”只要外在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就能正常运作;但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它们就会无法应对,反复做出错误的行为,甚至因此送命。
所以,越是高等的动物,本能反应就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能力,还有对环境的分析判断。
简单来说,要一个生物“有智慧”,就必须具备能够真正理解外在世界、不是只靠内建反射动作的能力。
高等动物就拥有这样的本事,它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也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行为,还能和同类,甚至像人类这种其他生物,建立起复杂的社会关系。
现在的研究已经证实,像狗、猫、老鼠、天竺鼠、浣熊等许多宠物,不但能从陌生人中辨识出饲主,还能读懂情绪,甚至会共鸣:饲主开心它们也开心,饲主难过它们也会变得情绪低落。
那这样说来,它们算是“有智慧”的生命吗?
其实也不算是
比方说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宠物主动靠过来陪你,这固然说明它能感觉到你的情绪,但它并不理解你为什么难过。
它们最多只会猜“你是不是肚子饿了”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类单纯的可能性而已。
也就是说,这里我们可以引出衡量智慧的另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能不能理解复杂的社会结构,还有抽象的概念。
高等动物是既有生理需求、又有社会属性的生命体,它们的饮食、安全、生殖、与伙伴的连结,虽然都来自本能,但同时也会受到成长经验和社会互动的影响,进而形塑个性与行为。
而在人类身上,这些社会性复杂程度更是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动物,我们的行为也极大程度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类甚至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压抑本能的冲动,对动物来说,这类选择基本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们人类身为拥有智慧的生物,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拥有高度发展、极其复杂,而且带有自我意识的社会生活,而这些,全都建立在文化之上。
那么,支撑这些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很明确:那就是“语言”,一套由人传给人、充满规则与符号的高度复杂系统。
要解读这套系统,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这些符号背后的意思。
许多动物其实也具备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像是啮齿类、海豚、大象、猴子等等,但基本上都只是单纯的讯号传递而已。
只有人类,才有能力表达抽象又复杂的概念。
少了这种复杂语言,我们的社会生活根本就无法运作。
曾经有些孩子从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就像真实世界里的“森林里的孩子”,他们因为错过幼儿期那段大脑最灵活的黄金时期,不但无法学会语言,也难以融入人类社会。
所以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其实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透过这种极度发展的讯号系统,人类能够把再复杂的资讯,传达给无数的伙伴。
语言的出现,是伴随着我们大脑的进化,还有逐渐抛弃固定本能程式这类进化条件而发展出来的。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智慧生命,那他们应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在许多科幻作品里,我们常看到那种像蚂蚁或蜜蜂一样的“群体型外星人”,里头只有没有意识的工蜂和一个略懂思考的“女王”,但这样的设定能不能真实存在,其实我们很怀疑。
毕竟就像前面提到的,那种僵化的本能式行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会非常脆弱,而宇宙开拓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所以我们合理推论,若外星人真的是高度发展的智慧生命,他们也会是由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由思考的个体所构成,并且透过语言这种工具发展出进步的文明。
但问题来了:他们的语言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有可能理解吗?甚至,真的能学会吗?
人类语言的基本组成,其实包含了两种主要资讯形式:一是透过声音来传达的“语音”,二是透过视觉所接收的“文字”。
这两种形式彼此互补,相辅相成。
即使是没有文字的原始部族,也会用图案或标记来表示所有权或领地的界线。
那么,为什么人类的语言会是这种结构呢?
原因在于,我们从外在世界获得的大部分资讯,其实都是透过视觉和听觉所接收的。
这一切都跟我们人类的生理构造密切相关。
但如果是外星人,他们的身体结构可能完全不同,那么他们的语言系统也可能会跟我们的完全不一样。
比方说,他们可能是透过气味,或者类似费洛蒙的化学信号来进行沟通。
又或者,他们甚至可能用某种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来交流,例如操控重力场之类的东西。
更进一步,他们的思考方式本身,也有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
假设他们的寿命长达一千年,那么他们的语言节奏可能非常缓慢,就像《魔戒》中那种古老而慢悠悠的“树人语”。
光是人类之间要学一门外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这种完全外星的语言,听起来确实挺可怕的。
不过其实也不用太过恐慌。
以现在的科技能力,早就可以精确记录外星人对环境或文化物品产生的各种变化了。
至于怎么判断这些东西是不是语言,就需要靠数学分析,去找出那些看似复杂、但重复出现的模式,也就是类似“单字”或“符号”的结构。
其实在研究古文明遗迹时,考古学家也会做类似的判断,像是图案到底只是装饰,还是某种未知的文字。
异星语言学家未来面临的挑战肯定更困难,但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能够从他们的语言中找出“单字”,接下来就可以透过前后文去推测那些单字的含义。
如果外星人也同时在尝试破解我们的语言,而且他们是友善的,那理解彼此就会变得更快,甚至有可能共同建立出第一本“外星语字典”。
当然,这种语言一般人不太可能学得会,但要是交给机器翻译系统,应该还是做得到的。
如果他们的语言刚好也跟我们一样是建立在声音之上,那了解的速度就有机会更进一步。
不过就算如此,学会他们的语言还是会比地球上任何一种最难的外语还要难上好几倍。我们根本无法保证能发出他们的音,也听得懂他们的声音。
毕竟,他们语言中的一半声音可能需要人类根本没有的发声器官,另外一半则可能落在我们耳朵听不到的频率范围。
不过即便如此,声音合成技术还是能派上用场。如果他们的“文字”是视觉化的,那我们还是有机会可以学会。
简单来说,就算我们除了智慧之外没有其他共通点,应该还是有办法彼此理解,因为智慧这种东西,无论在宇宙哪个角落,应该都会以类似的方式表现出来。
不过,这并不代表双方的关系一定友好或正向。毕竟地球上讲同样语言的人,也照样打仗不是吗。
不过,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