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正以蓬勃的科研生命力,在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这个生机勃发的盛夏,科研创新的热潮在医院各处奔涌激荡:医院成功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袁宏院长团队发表高影响因子国际论文;6位专家受聘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医工融合的创新链条愈发紧密。一系列亮眼成绩,不仅彰显着医院科研创新力量的喷薄之势,更铺就了向更高水平医学研究迈进的坚实阶梯。
而在这持续迸发的创新动能中,一项关键突破更添厚重分量。近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正式获得国家卫健委“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许可”资质认证,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标志着我院生物样本库建设迈入国家级标准化新阶段,更意味着东北地区生物医学研究有了更坚实的“生命资源底座”,为医学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国家级样本库,守护生命资源的"安全舱"
每一份生物样本都承载着生命的独特印记,每一次规范保藏都寄托着健康的深切期盼。中心实验室的智能一体化集成生物样本库,以这份国家资质为核心基石,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资源“安全舱”。这座可容纳100万管样本的“生命银行”,从建设到运营全程锚定国家标准,依托智能化存储技术与全流程追溯系统,让每一份样本在国家严格监管下始终保持最本真的生物学状态——这份国家许可,正是对样本质量的庄严承诺与责任担当。样本库与医院2380万病例数据库的无缝对接,构建起“样本-数据”一体化研究平台,二者联动释放的科研价值,为医工交叉、体外检测、设备研发、肿瘤早筛、慢性病防控及精准用药开发等重大疾病研究方向提供了关键支撑。
02
分子检测平台,让精准医疗触手可及
依托国家资质样本库的资源优势,中心实验室基因科研和检测平台近年来硕果频出。在心血管疾病领域,3000余例CYP2C19基因检测的完成,为冠心病患者铺就个性化用药之路;在肿瘤防治前线,HPV分型检测技术为2万余名女性筑起宫颈癌防控的坚固屏障;而质谱高通量技术在精细化代谢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更为试剂盒研发与代谢性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分子层面精准捕捉疾病特征,让“量体裁药”的精准医疗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03
创新技术矩阵:破解临床难题
中心实验室的技术创新版图不断拓展,在多个临床领域实现突破。干细胞基础研究历经10年积累在神经修复、骨关节疾病等研究中初显成效;肿瘤免疫治疗团队深耕免疫细胞治疗研究取得进展;自主研发的自体心肌间充质干细胞技术,更在重症心功能不全治疗基础实验中获得突破。
04
以科研温度守护民生健康
“获得国家资质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中心实验室张利主任的话语道出了科研团队的初心与担当,“我们将继续以解决临床需求为导向,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医学进步的成果。”
从生命资源的规范化保藏到精准医疗的临床实践,从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到科研成果的民生转化,医院中心实验室以国家资质为翼,正不断托举健康未来。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始终以打造研究型医院标杆为使命,凭借有组织的科研体系持续激活创新动能。科研经费连年攀升至4500万新高度,SCI论文数量205篇实现近五成增长,国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创历史纪录,青年科研力量加速崛起,省级科研立项、医工交叉与临床转化成果丰硕,博士启动项目再攀新高,共同筑牢了科研创新的坚实基座。未来,生物样本库将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与资源共享能力,深化与高校的医工交叉合作,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学研究平台,让蓬勃生长的科研力量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用持续突破的医学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书写更厚重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