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随着两架无人机凌空展翼,2025年“羊城工匠杯”“智汇广规”无人机测绘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白云校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市甲、乙级测绘资质单位的33支队伍共百余名选手将同台竞技,展现无人机测绘领域的前沿技术。
2025年“羊城工匠杯”“智汇广规”无人机测绘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无人机搭载了高精度GPS、激光雷达(LiDAR)、高分辨率相机等设备,可快速获取地形、地貌、建筑等三维数据。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快速,在测量领域的应用正重塑传统测绘模式,凭借高效、精准、灵活的优势成为行业新标杆。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地形测绘中,无人机能覆盖高山、峡谷等人力难及区域,生成厘米级精度的地形图;在工程测量中,无人机可实时监测施工进度与变形情况,为桥梁、隧道等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在农业领域,通过无人机航拍数据绘制农田高程图,助力精准灌溉与土地规划。
“相比传统测量,无人机不仅将作业效率提升5-10倍,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复杂环境的测量任务,推动测绘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上述负责人指出。拥有“全国测绘技术能手”称号,作为此次竞赛专家的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测绘高级工程师何宗友也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用传统全站仪测绘一幅地形图,大概一周甚至半个月,如今用无人机可缩短至一两天,且质量不亚于传统仪器,符合目前行业规范要求。
本次竞赛聚焦无人机测绘操控员(低空数字摄影测图方向)赛项,采用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查选手的专业能力,其中技能操作占70%,包括外业航飞和三维建模。
竞赛现场,选手在调试无人机。
无人机测绘飞手中不乏女性飞手。
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花都分院的戴工,是当天首轮考核的参赛选手之一。他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本次考核有两大重点,一是外业航飞,如何操作无人机更快、更稳、更高完整度地对目标区域进行拍摄测绘,二是内业成图,如何高效地将测绘所得要素生成高精度地形图。
简单地说,就是将过去日常作业的传统测绘仪器换成了无人机,作业内容基本一致。“使用无人机测绘相对简单,但要形成高精度模型,内业工作量就大幅增加,此时需要测绘人员进行平衡,是传统设备结合无人机,还是仅用无人机测绘”,戴工表示。
低空经济的发展促使无人机驾驶员需求激增,催生了“飞手”考证热。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达187.5万架,但仅有超22.5万人拥有无人机执照。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无人机“黑飞”(即无证驾驶)现象较为严重,许多飞手“持证≠能飞”的问题也受到关注。
在无人机测绘领域,专业飞手同样炙手可热。为此,本次竞赛通过设置毫米级精度操作、智能化数据处理等高标准考核项目,这既检验选手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程度,又考验其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
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无人机航摄技能、三维模型立体测图和作业效率,其中三维模型立体测图占比达80%,包括要素完整性、地物点平面精度、特征点高程精度和地形图编辑质量。“大致就是要有效率、有精度,制图还要美观,对于选手的考核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何宗友称。
除了“羊城工匠”候选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绿色通道,广州举办此次竞赛更在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培,培养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素质测绘技术人才,切实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大赛事保障等领域的应用水平。何宗友深有感触,“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坚实的智慧型人才支撑,通过竞赛能够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本次竞赛由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自然资源测绘中心、广州市测绘地理信息协会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协办。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莫郅骅
图片: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