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ETF(561910)自4月8日低点以来,已经悄然涨了35%,近三个交易日更是吸金3121万——这个ETF成份股中固态电池含量超四成,近期产业链突破不断,资金可能正借道埋伏产业链。
一、【固态电池产业链动作频频】
1.过去一个月,不止一家电池公司宣布产品进入“中试阶段”,比如国轩高科的“金石电池”。中试,简单说就是量产前的最后一次工程验证。一旦通过,就意味着技术闭环形成,试错周期大幅缩短,产业化将全面提速。
2.更令人惊喜的是南都电源——它近期中标的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是国内吉瓦时级别储能中的首次商业化应用,直接打破了“固态电池成本高、暂不适合储能”的市场预期。
3.而格林美与蔚蓝锂芯的联手,则标志着材料企业与电池企业共同发力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突破,目标是三年内实现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量产,“资源+制造”双轮驱动,从材料根源推动电池技术革新。
4.最具象征意义的节点出现在工信部新车公告中——上汽MG4半固态电池版正式亮相。这不是概念车,不是试验车型,而是即将在成都车展上市、已经拿到3万辆订单的量产车。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车定位在10万级市场。是的,半固态电池没有先从高端车型切入,反而直接杀入了最走量的A级车市场。
二、【全固态还有多远?】
目前行业共识是:半固态是过渡,全固态是终极形态。
但就是这个“过渡”,已经足够掀起一波产业浪潮。能量密度方面,半固态普遍达到350Wh/kg+,准固态瞄准400Wh/kg+,全固态则是500Wh/kg+。但技术难度不是线性递增的——从半固态到准固态,相当于从0到100,而不只是1到100。
在量产时间点上,中日企业不约而同地聚焦在2027–2030这个窗口期——比亚迪、宁德时代、上汽、丰田、本田……几乎所有头部玩家都卡在这个时间点。但关键是,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低成本量产才是真正的赛场。
这次上汽MG4的半固态版本之所以引人震惊,正是因为它把价格打到了13–15万区间——这意味着半固态电池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具备快速普及的可能。这也提醒我们:电池产业的竞争,已经从“谁能做出来”转向“谁能以更低成本做出来”。
三、【电池ETF(561910)上涨背后的逻辑】
资金涌入电池ETF(561910),看好的不只是短期事件,而是整个产业周期的转折。
未来2–3年,我们将看到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样品走向市场。如果你问我电池行业会不会重新洗牌?我的答案是:会的。因为真正的技术突破,从来不论资排辈。
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电池ETF(561910)这种固态含量高的全面布局,可能才是不错过产业突破的普适方法。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