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施工领域,能否加快用智能建造技术产品,替代“危、繁、脏、重”人工作业?8月25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该厅近日下发通知在全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探索工程安全质量治理新路径。
根据要求,安徽将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从“试点示范”向“全面应用”转变。全省依法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和应用。
2026年底,全省所有在建政府投资工程、一定规模以上工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3000万元及以上的市政工程)接入省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2027年底,全省智慧工地建设全面有序开展,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工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智慧工地整体建设模式基本形成。
综合运用BIM、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集成相关智能终端设备,建设省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提高施工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比如,构建施工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加快推广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术产品,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推动危大工程作业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形成施工安全领域新质生产力,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等。
此外,通知还提到,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共建试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智慧工地人才供给。健全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及工程项目完善智慧工地科研及管理人员的投入配置,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