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观影活动为何场场爆满
创始人
2025-08-28 06:21:38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影视锐评】 

  当15秒的短视频轻松“收割”用户的注意力,当算法推荐将部分观影行为异化为单纯了解剧情的快餐消费,在数字技术重塑感官体验的碎片化时代,电影这种传统艺术形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院线观影人次有所下滑,更反映在观众对长叙事、慢节奏影像的耐受度正在降低。然而,在行业中被视为重要风向标的各类电影节,正为破解这一困局带来新的可能。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等次第举办,通过一系列观影活动重新吸引观众走入影院,形成观影热潮,为电影的未来提供了富有启示的发展思路。

  为何电影节主办的观影活动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很多放映场次也是工作日,为何观众辛劳一天后仍自发涌入影厅,用两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聚焦于一方银幕?其核心原因在于,电影节将看电影从日常的、个人化的消费行为,升格为稀缺的、具有仪式感的文化事件。排片用心、场次有限、抢票激烈,这些因素共同赋予一张电影票“文化通行证”的属性。获得它,就意味着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文化体验。

  电影节的观影过程高度契合人类学中“仪式”的特征,即分离、阈限与聚合。这些电影节的观众从日常琐碎的信息干扰中“分离”出来,自愿进入黑暗静谧且具有明确规则的影厅。在“阈限”阶段,日常身份与社会节奏被暂时悬置,手机静音、禁止交谈等规则强化了场域的纯粹性,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同一块银幕。还有映后交流研讨等活动,让一群热爱电影的人同悲同喜,共同经历一段情感旅程,完成精神上的“聚合”。这种集体性的情绪共振,是任何私人屏幕都难以提供的深层体验,它提供了电影作为集体梦境的本体价值,使其有别于数字媒体时代的个体化消遣,依然保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电影节的电影放映还超越影院银幕的边界,深刻参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再生产与地方记忆的塑造。在三亚举办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当地特有的沙滩、灯塔等地标转化为临时的“影院”,把观影行为嵌入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情境之中。观众赤脚踩入细沙,在摇曳的椰影与轻柔的海浪声之间,观看投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一种多维的感官联结,于此刻悄然建立。这种放映方式打破了传统影院封闭和固定的模式,让看电影变成一种更开放、更流动、也更贴近生活场景的全新体验。而地理空间与影像文本之间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使电影不再仅仅是被观看的文本,更转变为一个可触摸、可沉浸的“现场”,城市也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其本身也转变为可被阅读、体验的“影像地理”。电影节借此重塑了人与城市、自然与文化、艺术与日常之间的关系,成为构建地方认同、激活城市魅力的重要媒介。

  数字媒体的算法逻辑是“投你所好”,将人框定在已知的偏好茧房里,其负面结果是容易使人审美逐渐扁平化、视野逐渐窄化。而电影节策展人则扮演着“反算法”的角色。他们大多不是基于数据,而是基于知识、美学判断和文化视野,精心编织意义之网。比如,“向大师致敬”单元梳理一种电影语言兴起发展的历史脉络;“国别电影展”用光影搭建中国观众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对话的桥梁;“修复经典”单元则成为一次穿越时间的媒介考古,带观众领略当年的电影美学、表演技艺乃至社会风貌。精心的策划宣传为每一部影片注入了丰厚的文化意涵,使观众所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孤立的“内容产品”,而是沉浸于整个文化脉络与知识谱系中的一个有机环节。这将简单的“看”提升为一次深度的文化审美学习,有效对抗碎片化消费带来的认知浅薄。

  电影节也没有拒绝技术,而是以更具先锋性的姿态主动拥抱技术,但其根本目的并非制造碎片化的消遣,而是致力于打造极致的沉浸感与不可替代的“在场”体验。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未来影院单元展映的VR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化身盛唐赶考的书生,一路经历“初识李白”“祁王府夜宴”等故事情境。同样,杜比视界单元借助杜比全景声技术呈现,使观众被极具包裹性与雕塑感的声学环境所环绕,获得视听的极致体验。这些特殊制式的电影放映要求参与者全身心投入,隔绝外部干扰与多任务处理,在高度专注中完成对影像本体更深层次的感知与共鸣。

  电影节落幕之后,如何避免“曲终人散”,真正延续其文化影响力?关键在于将电影节所践行的策展思维、专业标准等,有效沉淀为行业与社会的常态化机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探索:其一,与艺术院线合作构建“节展常态化”放映体系,将优质展映片单转化为月度、季度的主题观影项目,使影展内容获得持续流通的线下场景;其二,与主流视频平台合作推出线上“云观影”专区,尝试制定“定时开放、同步观看、关闭弹幕”的在线规则;其三,推动电影节资源走进教育场域,联合中小学校开发“电影节启蒙课程”及观影工作坊,让专注、沉浸的“大银幕体验”成为青少年的影像认知起点;其四,鼓励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上传“长影评”“深度解析”等内容,推动严肃电影讨论进入大众视野,实现影展文化在数字媒体环境中的理性延伸。

(作者:李之浩,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讲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为Pura 80可以制作四宫... "天呐!这张四宫格拼图居然把我和闺蜜在迪士尼的八张照片浓缩成一张,连烟花轨迹都完美衔接!"上周发完朋...
国产化替代引爆超级行情:17家... 8月27日早盘,AI芯片板块领涨,上涨3.95%。其中寒武纪上涨7.78%,云天励飞上涨7.68%,...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重磅发布...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星芒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双破百亿!科大讯...
动作频频,小红书电商怎么了? 作为小红书的资深用户,95后女孩林媛发现小红书底部菜单从“热门”变成了“市集”。进入页面后,林媛看到...
GlobalData 2025... 近日,全球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了2025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朝阳举办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王笑梅报道 8月26日至27日,第22届辽宁省青少年...
原创 三... 要说2025年开年最有排面的安卓手机,三星Galaxy S25 Ultra基本上没有对手。每次三星一...
国际星闪联盟在日设立分支机构,... 2025-08-27 19:20:50 作者:狼叫兽 国际星闪联盟今日宣布,星闪日本(SparkL...
原创 干...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自然是干什么吆喝什么。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马斯克作为一个敢说爱说的创业者,...
A股成交额再破3万亿元 人工智... 8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00.35点,跌1.76%;深证成指报12...
铜冠铜箔项目入选2025年安徽... 本报讯 (记者徐一鸣)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安徽省未来产业示范应用项目名单,安徽铜...
打造“量子计算+”应用标杆 【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国锋)近日,国内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玻色量子...
英特尔发起通用快接头互插互换联... IT之家 8 月 27 日消息,英特尔在 8 月 21 日发起了通用快接头(UQD)互插互换联盟,首...
城乡充电站怎样避免充电车位闲置... 城乡充电站可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加强智能化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和实施灵活运营策略等方式,避免充电车位闲置...
原创 飞... 飞书的答案是“上帝模式”。 作者|景行 编辑|文昌龙 最近字节内部员工开始私下讨论一个新功能:“为什...
乌当税务:税引数字新动能 智造... 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在即,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生机。当前,越来越多企业正...
美国版“人工智能+”,当前正面... 文 | 锦缎 昨日(8月26日)盘后,中国AI产业顶层设计《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华能水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烟...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华能水电(600025)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烟雾...
原创 上... 从世界杯冠军到流水线工人,这届机器人简直酷到不行!上能在巴西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里捧杯,下能进...
连续高温日,华为等用户为什么都... 你知道吗?在近期连续高温中通过虚拟电厂进行的日内削峰型需求响应实战演练中,华为、美的等知名品牌用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