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践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碰撞出“爱(AI)”火花,一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变革正在重塑广西的核心竞争力。
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35年我国将全面步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新阶段。听起来有些遥远,实际上变化就在我们身边。今年年初,广西就将突破的关键放在了发展人工智能上。从“新春第一会”发出动员令到成立广西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再到开展“人工智能+”产业招商行动、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启动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可以说,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广西起步快、动作大、思路清晰,展现出超乎外界想象的前瞻性。
对照《意见》,广西发展人工智能的具体实践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有不少契合点,精准踏在了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鼓点上。比如,都强调应用场景的打造,《意见》要求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广西则明确提出“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都注重产业发展与创新生态构建,《意见》提出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广西则致力于“培育10家有全国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都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见》要求“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广西则专门针对“机械、汽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提出智能化改造方案;等等。
不仅如此,广西还有不少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利用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上线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在自贸试验区试点“跨境AI人才执业许可”,吸引东盟技术专家来华合作,这些都与国务院提出的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合作高度契合,是对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和创新实践。
这步棋的绝妙之处在于:既乘着国家"深化全球合作"的东风,又充分发挥了广西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当其他地区还在探索技术落地场景时,广西已带着中国AI解决方案闯荡6亿人口的东盟蓝海市场!
当然,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巷,实现规模化落地仍面临一系列难题,需要我们沉下心持续以务实态度、创新精神破解应用瓶颈。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鲜明定调。广西用半年多的发展实践力证:依托面向东盟的市场优势、特色产业的应用场景,广西完全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AI发展之路。这一次,广西不仅踩准了国家政策的鼓点,更踏响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强音!
不想错过重要推送&官方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