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的机器人公司,需静候“ChatGPT”时刻
创始人
2025-09-03 19:40:29
0

文|财华社

近年来,关于“智能机器人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特斯拉(TSLA.US)近期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宏图计划4”,更是大胆预言其未来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

在AI技术飞速发展与资本大力助推的双重驱动下,智能机器人正加速“进化”,目前已步入融入人类社会的初步阶段。

近期港股机器人上市企业已相继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业绩报看,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朗。

商业化步伐提速,走向“自我造血”阶段

港股市场有多家智能机器人概念企业,主营业务从事机器人业务的企业不多,主要有优必选(09880.HK)、越疆(02432.HK)、极智嘉(02590.HK)、微创机器人(02252.HK)和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

2025年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宽,进一步渗透至工业、教育、医疗、消费及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市场接受度显著提高,这对机器人厂商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今年上半年,上述机器人厂商的商业化拓展得到进一步提速,收入规模均实现显著的增长。

如下图所示,这五家机器人厂商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均达到双位数,其中越疆27.1%的增幅排名末位,微创机器人以77%的增幅位居首位。

财华社总结了这五家机器人厂商收入增长的原因:

1)微创机器人:多个产品商业化快速拓展,海外市场表现尤为显著;

2)极智嘉:深化客户合作并拓展新客户,客户需求强劲;

3)地平线机器人:自动驾驶加速落地,自主品牌车企销量强劲增长;

4)越疆:市场需求旺盛,协作机器人产品渗透率提升;

5)优必选:商业布局拓展及推出多款新产品。

由此可见,下游市场的强劲需求,叠加企业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成功商业化,已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此现象也说明,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从“技术探索”全面迈向“商业落地”的爆发期。增长不再依赖于单一技术突破或政策补贴,而是由真实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商业化策略、清晰的应用场景和全球化的视野共同驱动。

以具身机器人赛道为例,今年以来头部企业频获订单。

在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近期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1.2亿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后,优必选在今年7月也中标了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些订单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大型国企与特定行业已开始愿意为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付费,极大地提振了资本市场与产业界对行业前景的信心。

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费用率持续摊薄,主要机器人企业正快速向盈亏平衡点靠拢。

今年上半年,除了地平线仍深陷巨额亏损且亏损有所扩大外,其余四家企业的亏损均录得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极智嘉期内亏损约4800万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幅减少91.3%,其经调整EBITDA更是实现转正,为1162.1万元;越疆亏损上半年的收窄超三成,离盈亏平衡线近了一步。

这是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一个非常积极且关键的信号,深刻地揭示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未来走向,印证了行业正从“烧钱研发”走向“自我造血”的健康阶段,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行业静待“ChatGPT”时刻

与过去几年不同的是,今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技术的突破,而是更加积极地探索商业化落地场景。

除了初创公司外,英伟达(NVDA.US)、OpenAI、微软(MSFT.US)、特斯拉等国际领先科技巨头以及国内的百度(09888.HK)、小米(01810.HK)、阿里(09988.HK)、小鹏(09868.HK)等厂商不惜砸重金布局机器人赛道,在软硬件领域不断推动机器人行业迈上更高的高度。

然而,尽管当前AI大模型的算力日益强大,但无论是在B端还是C端场景,机器人仍多限于执行相对简单和重复的任务,其产业化的通用能力仍有待突破。换言之,机器人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大脑”的水平还需要提高和增强。

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华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表示,从产业趋势上看,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卡点在于硬件的降本和非标化,以及大脑的智能。在软件层面,尚未出现机器人大脑的“ChatGPT”时刻。

该行认为,未来需重点关注机器人的大脑“Scaling Law”的智能涌现,有望真正意义上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正向飞轮启动,产业开启非线性提速。机器人不仅需要大语言模型赋能,更须具备自主移动或行动能力的具身智能载体。

近日,宇树机器人王兴兴也表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应用的核心瓶颈在于AI技术尚未突破临界点,AI领域可能随时出现突破性进展,技术跃迁十分常见。

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多数机器人上市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均加大了研发投入,例如地平线机器人研发开支同比激增62%至23亿元。

另外,极智嘉在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具身智能方向研发投入,通过AI+机器人技术,实现通过软件算法层对机器人的柔性调度。优必选表示持续致力于推动发展“仿人大脑”、“仿人小脑”、“高性能肢体”等关键技术群,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单机自主和群体协同的螺旋式进化。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当前市场融资环境相对有利,机器人上市企业纷纷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以增强研发实力。

今年以来,优必选、越疆、地平线机器人及微创机器人均进行了配股融资。其中地平线机器人今年6月宣布配售6.81亿股,筹资超47亿港元,公司计划用于优化资本结构、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包括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总结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港股机器人板块的业绩清晰传递出行业向好的积极信号:收入稳健增长、亏损持续收窄、商业化落地加速。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跨越从技术研发到规模盈利的关键门槛。

然而,真正的“ChatGPT时刻”尚未到来,当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仍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任务。

未来,唯有在“大脑”与“身体”的协同进化上实现突破,才能真正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这条路虽远,但行则将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驱动产业互联网:重塑动能,...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无论是虚拟经济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还是实体经济的传统玩家,都在积极探索与...
2.5亿元!这家广东企业再次刷... 9月3日,优必选官方微信公众号“优必选科技”发文称,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
西部矿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西部矿业(60116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中国电信智启未来 AI编码技术... (记者 陈锦锋)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国电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正式发布AI语义编码技术成果。该技术通...
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 在9月4日召开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
AI内容“持证上岗”首测: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实习生张欣奕 白家诚 AI内容的“身份标识”正在全面落地。 9月1日,国家...
推动珠海三大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发... 郭万达 珠海经济特区经过45年的建设,创造了自己的发展奇迹,形成了优势的产业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
聚焦六项行动,中拉启动“科技伙... 9月3日,2025年中拉技术合作发展交流会在广东东莞开幕,正式发布新时期“中拉科技伙伴计划”,聚焦六...
贵阳消防:展现“科技强消”助力... 日前,记者从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在刚刚落幕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该支队受邀布展,...
原创 i... 随着苹果发布会的临近,一些外围的准备工作都在进行当中,由于此次iPhone 17系列无论从硬件外观设...
华为Mate XTs三折叠手机... 9月4日傍晚,深圳万象天地的华为旗舰店外排起了长龙,顾客们翘首以盼,只为亲眼见证并预定华为最新推出的...
2025年geo优化服务商推荐...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与交互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AI搜索已成为企业获取流量、...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航空航天等... 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
亿田智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亿田智能(30091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扬杰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扬杰科技(300373)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iPhone也能用PR剪片了,... IT之家 9 月 4 日消息,Adobe 视频编辑软件 Premiere 现已在 App Store...
正泰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正泰电器(60187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华为首款MateTV售价899... 9月4日,在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首款MateTV产品正式发布并同...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团队联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研究人员...
罗永浩曝董宇辉年收入超20亿!... 2025.08.18 星期一 21.50秒!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诞生 8月17日,在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