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如何让机器人不生病、不闹脾气?这全靠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努力。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广东省将派出116名选手参加全部106个项目的比赛。与往届不同,本届大赛广东团企业工匠云集,比上届提高一倍。
作为优秀产业人才的“竞技场”,企业工匠们如何实现生产、备赛一肩挑?临近大赛,记者走进企业,实地探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了解选手备赛情况。
为机器人“开处方”
在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数千台工业机器人忙碌运作,焊装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近乎100%。如此高的自动化程度,使得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
而此次代表广东出征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的选手邓安,正是来自这家企业的高级维修电工。邓安自2011年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毕业后,便投身汽车行业,15年的深耕让他从一名初级维修电工逐步成长为如今的技术骨干。
“我平常的工作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保养,和这次比赛的内容高度重合。”邓安表示,此次比赛内容与日常工作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参赛,他接触到了更多先进的技术。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项目在当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机器人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专业的运维保障。该项目主要考察选手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多方面技能,要求选手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车间维修工到国赛选手
从广东省的情况来看,众多企业如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早已意识到培养高技能运维人才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扎根于汽车行业15年,邓安从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风神”)一名普通的初级维修电工,到成为高级维修电工,秘诀就是不断参赛——两次获公司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以及东风集团工业机器人比赛第一名,从而快速提升技能并反哺机器人运维工作。
广东企业通过循序渐进地培养员工的基本技能、固有技能和高级技能,同时鼓励员工在解决现场课题的实战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技术力就是生产力!”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制造总部总部长、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耀辉告诉记者,此次国赛从企业需求和痛点出发,为企业完善人才培养战略提供了参考,也让技能人才有机会与全国顶尖选手切磋交流,有助于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广东省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领域的发展,是其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企业通过强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契合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而像邓安这样的选手,在国赛的舞台上展示广东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视频、海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