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汉字”展区,观众正在阅读打卡。
步入展厅,一个名为“我们的经典”的沉浸式神话研学一体化活动空间,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AR(增强现实)技术让《山海经》中的神兽从书页“跃”出;VR(虚拟现实)设备带观众“穿越”《山海经》中的奇山异水;巨大棋盘旁,孩子化身“古籍探险家”合作闯关,更有MR(混合现实)互动,让孩子“变身”孙悟空对决“妖怪”。
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8月2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上,传统文化借数字科技“活”起来的真实写照。
数博会上,600多家中外企业在3.3万平方米的展区,集中展示了数字出版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趋势。本届数博会共吸引10万余人次进场参观,其中专业观众达到1.5万人次,单日观展高峰超过3万人次。本届数博会的一大特色便是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出版社“联手”,让更多书籍“活起来”。
8月30日,数博会展厅,多名孩童在MR互动屏幕前玩耍。
“扫描AR一体书,点击就可以听到模拟叫声和讲解。”中州古籍出版社副社长管嵩松拿起《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介绍。她认为,传统文化不缺魅力,缺的是与年轻人的连接方式,出版社将传统文化“活化”,目的是让孩子们回归阅读,了解中国故事。
来自英国苏帕杜科技公司的首席商业和运营官莎拉 阿巴斯诺特在体验过活动后感慨道:“我真心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看到我刚才看到的这些,体验这种奇妙的感觉。”她说,通过VR技术,书里的神鸟帝江仿佛飞了出来;书中的战士们从书页上“走”下来。她想把这些儿童图书带回英国,让西方出版界人士也了解到亚洲近年来在儿童图书出版领域的发展情况。
8月29日恰逢七夕节,在数博会浙江展区,8名观众围坐一圈,每个人都戴着虚拟现实设备,用手在空中“触摸”,在虚实交互体验中向“织女”学习育蚕缫丝。
混合现实体验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关小学学生刘洋旭结束体验后仍用手比画着,意犹未尽地说:“感觉缫丝那一关特别难,稍不注意就飞了(挑战失败)。”在他看来,虚实交互体验能够将书本中平面化的知识立体化,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8月29日,数博会浙江展区,8名观众围坐一圈参与MR数字美育系列体验。
这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跨媒体艺术工作室合作带来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数字拓展新作,即“丹青纪岁时——中国古画里的传统节日”MR数字美育系列体验,首发七夕节体验主要将收录于《宋画全集》的《乞巧图》和收录于《元画全集》的《摹楼璹蚕织图》,在虚拟世界数字“活”化,并创造性地结合牛郎织女的传说和古代七夕乞巧的节俗,引入故事化的沉浸交互叙事方式,将育蚕缫丝等非遗知识融入体验之中。
“我们希望以更加生动直观、能触及当代人心的方式,将古画进行数字化创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跨媒体艺术工作室负责人楼晓说,这也是传统出版与数字科技、数字美育的生动结合,由出版社提供出版成果,工作室进行内容研发、数字转化、应用落地等操作,而在转化过程中浙江大学老师也会为他们提供专业学术指导。
汉字IP“博物汉字”拥有300万粉丝,将甲骨文与AI技术的结合“玩出了花”。走入“博物汉字”展区可以看到,屏幕上各种拟人形态的甲骨文,蹦跳着演绎《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书架上摆放着以甲骨文为“主角”的漫画和周边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
“博物汉字”IP运营负责人黄丽洁观察到,许多人听到甲骨文的第一反应是“高深莫测”“陌生”。为了让甲骨文“出圈”,她想了很多办法,尝试用“表情包”等有意思的形式吸引观众注意,建立起他们了解甲骨文的“媒介桥梁”。
在运营账号的过程中,黄丽洁发现,关注账号的大部分是小朋友和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甲骨文的方式生动有趣,老师也会将他们制作的甲骨文动画作为上课教材。
“制胜法宝是接地气。”谈到做好账号的心得,黄丽洁表示自己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科普”,会尽量选择一些甲骨文中简单易懂的文字。
扫描《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可呈现神兽图。本组图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瑞璇拍摄
数博会开幕当天,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前来观展,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21世纪之初,电商与传统出版业属于上下游关系,由于传统出版业没有及早介入电商,其营销受到冲击。在聂震宁看来,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不应该走“两条道”,可以更好地结合。他观察到,现在许多传统出版社都在寻求与数字出版企业合作,推出融合AI技术的出版作品。
在数博会主论坛现场,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表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里,科技的力量永远无法被忽视。作为一名作家,刘震云深切感受到数字阅读与出版带来的改变。过去,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依赖信件,周期漫长;如今,数字平台上的即时留言让交流“像水流一样迅速”。
刘震云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不同民族的读者会对同一人物、情节提出迥异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对于这本书已经没有用了,但是对于你下一本书还是有启示、有好处的。”刘震云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瑞璇 实习生 石静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