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坚
民警队伍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长期面临高压力、高应急、高负荷的“三高”工作环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把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形成了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当前民警心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资源分配失衡、干预模式滞后、服务供给粗放、技术赋能薄弱等问题。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为创新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新思路,以DeepSeek、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跃迁,为破解公安队伍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效能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智能化调度打破心理服务壁垒。针对民警心理服务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供需错配等短板,AI技术通过构建“云端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可实现跨地域、全天候的心理支持。该平台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整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心理咨询师资源、医疗机构及警务系统内部的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动态资源数据库。通过实时监测民警的心理健康需求分布(如高压力区域、紧急干预请求频次)与服务供给能力(如心理咨询师的可支配时间、地理位置),AI调度中枢能够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智能匹配供需双方的最佳组合。例如,当民警提交心理援助请求时,系统不仅能快速定位距离最近的心理咨询师,还能根据该民警的心理档案与当前危机等级,推荐最适配的专家类型。此外,平台通过预测模型分析区域需求趋势,提前协调心理服务资源部署,避免服务短缺或浪费。这种智能化调度不仅打破了传统服务的时空限制,更可以通过云端架构打破服务壁垒,使偏远地区民警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大幅提高,真正实现了“需求驱动型”资源配置,为警务人员构建起普惠性、高效率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智能监测体系构筑心理预警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多维数据融合与动态建模,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心理风险预警体系。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对民警工作日志、执法记录、日常通信等非结构化文本进行情感分析,精准识别焦虑、抑郁等情绪倾向;结合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心率变异性、睡眠质量等生理指标,能够建立心理压力指数预测模型,实现高危个体的早期识别。通过进一步整合警务工作负荷数据(如日均接警量、加班时长)、心理健康档案及社交媒体关键词检测,可以构建起包含多个风险因子的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当检测到民警“压力指数”持续异常时,会智能分级触发预警机制:一级预警自动推送心理调节资源,二级预警联动心理咨询师介入疏导,三级预警则启动报告程序,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这种“数据穿透”式的系统性设计不仅使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从“事后干预”转向“事前预防”,还能通过设定压力阈值预警机制,将心理危机化解在萌芽阶段,使心理健康服务更具前瞻性。
算法驱动干预实现个性化心理供给。民警群体心理需求呈现高度异质性,通用化服务方案难以满足民警差异化的心理需求,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AI借助于需求分层模型与强化学习算法,能够为不同警种、职级人员定制干预方案;AI系统通过构建个体心理特征知识图谱,能够整合职业经历、家庭状况、性格特质、干预历史等多元数据,生成“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例如,针对反诈民警设计虚拟现实场景训练,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模拟高强度审讯情境,逐步提升其心理承受阈值;为基层民警开发智能机器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原理提供24小时在线心理疏导;结合虚拟现实(VR)技术,民警可在模拟的高压力执法场景(如群众冲突、夜间巡逻)中反复训练情绪调节能力,逐步提升心理韧性。此外,AI系统可根据干预任务完成度、情绪改善程度等实时反馈,动态调整干预强度与内容,形成“评估—干预—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干预系统,不但使心理援助的可得性与精准度产生量级提升,而且助推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
人机协同干预提升心理服务效率。人工智能通过人机协同的机制创新,可以有效缓解心理服务领域长期面临的专家资源短缺与工作量过载困境。智能分流系统可以根据问题类型、紧急程度自动匹配干预方案,常规心理困扰由AI推送数字化课程或自助工具解决,复杂案例则精准转介至相应领域的专家,避免人力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初步评估阶段,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可以自动分析民警语言行为数据,快速生成多维心理画像,将原本耗时数小时的个案分析压缩至分钟级;在日常服务中,对话式AI引擎可以基于情感计算提供7×24小时心理支持,其语义分析模块能识别常见心理困扰,并匹配相应的认知行为疗法框架,智能系统可完成大量常规性咨询应答,释放人力资源以聚焦复杂个案处理。在危机干预中,AI实时分析对话内容,为咨询师提供情绪识别、危机预警等辅助信息,使专家能更聚焦于深度干预与专业决策,提升面谈干预的科学性。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通过人机协同的资源优化,使有限的心理服务资源实现指数级效能提升。
人工智能赋能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不是用机器取代人性关怀,而是用技术提升关怀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它构建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安全网”,能够主动、无声、有效地守护每一位“人民守护者”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科技兴警”与“从优待警”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支身心健康、战力充沛的现代化公安铁军。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现代警务研究中心暨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