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于对大盘的方向和政策解读存在分歧,本周股市出现了一些小波折。而在这些波折中,一半导体芯片板块再次上演单骑救主,带领深成指,创业板和科创50指数再创新高。
无论是从估值,还是从绝对价格来看,半导体芯片板块普遍已经很高,但行业发展的后劲满满,尤其是围绕芯片制造的板块和围绕AI算力服务器的板块。
前者代表股比如中芯国际,后者比如CPO、HBM、半导体设备等行业,“易中天”股票属于后者范畴。
半导体芯片股有泡沫吗?有。有泡沫为什么股价还在涨?
因为从华尔街到金融街,从分析师到科技企业,大家都在期待一个美好的科技未来:一个由AI主导人类劳动,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未来。
AI就是25年前的互联网。今天的阿里云栖大会上吴永铭说,大模型就是下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AI云就是下一代计算机,未来五年全球AI投资会超过4万亿美元。
25年前股市正在遭遇科网泡沫,回头看,科网泡沫的破碎不是互联网的终点,而是互联网的起点,2000年腾讯和阿里都刚刚成立不久,连商业模式都没有。
同样的,如今我们也在经历一轮“科智泡沫”,这个泡沫可能在未来几年后破碎,但那依然不是AI+的终点,而是AI+的起点。
在本轮“科智热潮”中,AI算法企业的不确定性较高。就好像互联网虽然造就了很多财富契机,比如BAT,比如字节、拼多多、美团,但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剩者为王”,是无数次行业洗盘后的幸存者。
同样的,如今的投资人也害怕:今天的热门AI算法企业,可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今天顶流,明天就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而相比于AI企业,显然,算力芯片的需求确定性更高。
因为更加先进的AI必然需要更加庞大的算力,所以,前有数千亿造算力的OpenAI,今天又有3800亿投资算力的阿里云,推高算力板块股价。
本轮“科智热潮”和2000年“科网热潮”如出一辙。但另一方面看,本轮“科智热潮”中,投资人也吸取了“科网泡沫”的教训,将注意力放在未来市场需求可见度更高的算力芯片领域,而非算法。
而算力芯片总共两条主线:
其一,英伟达的供应商企业。
其二,中国实现AI算力自主化所需要的“关键企业”。
可以说,两类企业就是本轮结构性牛市的主线,甚至,这些板块可能脱离指数,走出六亲不认的独立行情。
换句话说,半导体板块若真的回头,本轮牛市说不定就要暂时告一段落。
那么,现在追芯片有风险吗?有存量的不用动,新参与者,参与是有风险的。
但如果你颇有家资,也愿意承受高风险,尤其是在芯片板块转向之后跳车坚决,那么依然可尝试追一追,因为当下还未曲终人散。
但若你输了钱家里日子会过不下去,那么一定不要碰,时间还长,未来AI、算力行业会有很多次大浪淘沙,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亚马逊跌了90%多,如果你要找真正金子,在大浪淘沙时出手最佳。
谈完芯片,再看一消息。老虎证券等海外线上券商,拒绝内地身份证注册证券账号。
结合之前海外投资要查税,你能看到什么?
非正规途径投资美港股的渠道堵死了,那么,你要投资美港股,要么弄个外国身份,要么通过港通,要么通过QDII基金。显然,港通,QDII,会迎来“活水”,当然,理论上如此。
那么实际上呢?堵上非正规流出的缺口之后,还要看两件事:
第一件事,外资流入是否保持顺畅,注意,不是国内,国内欢迎外资,而是看米帝会不会“跳脚”,毕竟,米帝老登干过这事。
第二件事,中国内地投资人的钱回来后,是流入股市还是流入国债?这一点,依然不确定。
那么,如何将回国资金导向股市呢?要释放资本市场明确的政策支持信号,比如,港股通免税到2027,那么管理层能否提前确定延长期?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