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1 类古人种就剩智人!其他人种去哪了?智人有什么存活优势?
创始人
2025-09-24 20:02:39
0

前言

地球演化历程中,曾存在过 21 种人属物种,像纳莱迪人、吕宋人等,它们能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甚至有类似墓葬的行为,最终却只剩智人留存。

这与猫科动物从少到多的演化常态截然不同,这些非智人人种究竟为何消失?是天灾、人祸,还是智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非智人人种的 “真实存在”

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列出的 21 种人属物种,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认可,这一权威信息打破了很多人对 “人类演化仅智人一条线” 的认知。

先看纳莱迪人,它们的化石于 2013 年在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启星之洞被发现。最初科学家推测其生活在 200-300 万年前,后经先进技术鉴定,生存时间缩至 23.6 万 - 33.5 万年前。

这个时间范围与不少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大陆生活的时间重合。纳莱迪人身高仅 1.4-1.5 米,脑容量和橙子差不多大,但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像智人一样直立行走,手部结构还暗示会使用简单工具。

更令人惊讶的是,考古发现它们或许会把死去的同类埋到洞穴深处,这种行为和现在人类的墓葬十分相似。

再说说吕宋人,2019 年在菲律宾被确认是全新的古人类物种。其实早在 12 年前,就有研究团队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现过类似化石,后续经 2011 年、2015 年的挖掘,才凑齐关键骨头并完成拼接。

吕宋人的体型格外小,身高不足 100 厘米,和现在五六岁的小朋友差不多。它们与智人没有直接联系,顶多算人类的远亲,且消失时间和智人进入东南亚的时间高度吻合。

这一发现证明,丹尼索瓦人曾与智人有过基因交流。这些非智人人种分布在不同区域,各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可为什么没能像智人一样延续至今呢?这就需要从它们消失的原因入手分析。

天灾与人祸的交织

提到物种灭绝,很多人会先想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气候因素往往是重要的 “筛选器”。在人类演化史上,冰川期就淘汰了不少无法适应寒冷环境的古人类。

冰川期来临时,气候急剧变冷,植被大量退化,很多动物要么灭绝,要么迁徙到其他地方。这导致古人类的食物来源大幅减少,部分人种因找不到足够食物、无法抵御严寒而逐渐消失。

但气候并非唯一的原因。就像尼安德特人,它们已经演化出适应冰川期的生理特征,能在寒冷环境中存活,可最终还是消失了。这说明除了气候,还有其他因素加速了非智人人种的灭绝。那么,这些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不过,非智人人种并非完全 “消失”。2010 年,德国一家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进行了检测,研究人员将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磨成粉末,从中提取出基因片段。

检测结果令人惊讶:非洲人的基因中没有尼安德特人的痕迹,但除非洲以外地区的人类,基因里都含有微量的尼安德特人血统。这说明智人的祖先曾与尼安德特人通婚,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得以保留下来。

既然有基因融合,为什么非智人人种没能以独立物种的形式延续呢?这是因为智人在选择配偶时,更倾向于同类。

这种择偶倾向导致非智人人种的基因在智人基因库中占比越来越低,最终无法形成独立的物种。了解了非智人人种消失的原因,我们再来看人类演化的反常之处。

与其他物种的对比思考

观察自然界的物种演化,很多物种都呈现 “从少到多” 的趋势。比如猫科动物,最初只有少数几种,经过漫长演化,逐渐分化出狮子、老虎、猎豹家猫等多个分支,形成了丰富的猫科家族。

人类的演化却截然相反,从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认可的 21 种人属物种,逐渐减少到只剩智人一种,呈现 “从多到少” 的反常路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智人的优势过于突出。智人凭借先进的工具、强大的协作能力和独特的文化,对其他非智人人种形成了 “降维打击”,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如今,智人已经成为地球上唯一的人属物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演化就此停止。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太空探索等领域的突破,可能会给智人的演化带来新的变数。

基因编辑技术或许能改变人类的生理特征,让人类拥有更强的抗病能力、更长的寿命;太空探索若能实现星际移民,人类可能会在其他星球的环境中,逐渐演化出适应太空生活的新特征。

未来,说不定会出现与现在智人不同的 “新人类” 类型,届时智人是否会像曾经的非智人人种一样,面临 “优胜劣汰” 的考验?

不过,智人在演化过程中,曾通过与其他物种基因融合实现 “取长补短”,这或许能为未来应对挑战提供思路。但具体该如何应对,还需要结合当下的发展不断探索。

结语

综合来看,非智人人种的消失,是气候筛选、智人竞争、基因融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类 “从多到少” 的演化反常,虽然目前能找到一些解释,但仍有很多细节等待进一步考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江苏省“数据要素×”大赛收官,... 转自:新华财经 近日,以“数据赋能 乘数而上”为主题的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决赛圆满收官...
问界M9,何以霸榜50万元车市... 问界M9的标杆效应, 正在重塑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格局。 打破市场质疑的最佳证据,就是实力。 自上市...
原创 中... 一种新型RNA测绘工具解锁了旧样本的应用潜力 —— 无论是保存十年的癌组织,还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经...
做足防御准备,是迎战巨灾的“唯... □李妹妍 虽说台风年年有,但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有点不一样。 最新预报显示,24日中午到晚上,...
开放产业级创新场景,第七届浦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9月23日,第七届浦东新区长三角集成电路技能竞赛在上海集成电路...
石化油服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石化油服(60087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人造太阳“环流四号”将至,消息... 9 月 24 日消息,据“能见度”今日报道,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向其证实,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2024年我国哪吒企业数量达3... 9月24日,据2025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上发布的《GEI中国哪吒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2...
谁能把科研变成产业?武汉在路上... 最近一份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综合实力30强...
【会员风采】30秒出好钢!央视... 沙钢又上央视啦! 9月19日下午 央视财经《超级生产线》 聚焦沙钢 揭秘企业 以“质量强企”锻...
洞悉高级威胁新动向 网络安全高...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高级威胁防御主题论坛于9月24...
外媒:苹果20周年纪念版iPh...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4日消息,据MacRumors 报道,苹果公司将在其20周年纪念版iPh...
高炉煤气源头精脱硫技术助钢铁行... 记者9月19日获悉,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环保”)与旗下子公司北京铝能清新环境技术...
华为系老将跨界新能源:万飚出任...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预见能源) 作者 | 范明珠 9月22日,电池科技企业远景动力(AESC)...
微软研发微流体冷却系统:实现A...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4日消息,微软于官网宣布,其研发了一种新的芯片内置微流体冷却系统。与目前...
九三学社中央第四十五次科学座谈... 9月22日至24日,九三学社中央第四十五次科学座谈会在银川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
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 中新网成都9月24日电 (记者 岳依桐)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
原创 2... 前言 地球演化历程中,曾存在过 21 种人属物种,像纳莱迪人、吕宋人等,它们能直立行走、使用工具,...
PRX重磅突破:随机过程中的时... 在当今的科学世界中,对时间的精确测量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那些以随机方式演化的系统中。从生物体...
上海已设立博士后科研站点456... 9月24日,由上海市人才工作局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李政道先生与上海”——实施博士后制度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