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还是救不了困境中的AI企业
道总有理
2024-01-22 18:14:24
0

原标题:大模型,还是救不了困境中的AI企业

去年,ChatGPT掀起的一片浪花,卷起了全球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浪潮,大模型成为当之无愧的风口,这也给近几年略显平静和停滞的AI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AI相关企业再次站在互联网舞台的中央。

围绕大模型的创业潮流也在涌动,不少创业公司纷纷推出大模型相关产品,聚焦细分市场应用的小型AI产品也层出不穷。

但一年时间过去了,这场大热的生成式AI技术热潮究竟给我国的AI 行业带来了什么?AI企业在大模型的协助下获得了哪些突破?是否为其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探索上提供了新发展?如果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个悲观的回答。

年前的一场生成式AI闭门会上,一位前“AI 四小龙”之一的研发负责人表示,“2023 年的情况并没有什么不同,过去AI公司碰见的问题,今天仍然没有解决”。

融资热潮来了又走

2023年,可谓名副其实的“资本寒冬”。根据PitchBook的数据显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在 2023 年筹集了670亿美元,同比下降60%,为6年来的最低水平。我国也是如此,2023年上半年,创投市场共计披露融资事件4,367起,同比减少38.73%,披露融资金额3,010亿元,同比减少24.92%。

在这种环境下,ChatGPT的火爆和大模型的技术风口让AI赛道聚拢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据The information的Creator Economy Database最新数据,在数据库覆盖的350多家全球创业公司中,2023年募得资金量继续螺旋式下降,至约17亿美元,其中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融资份额中占比最大,超3.24亿美元。

AI赛道重新吸金,对我国的AI产业及相关企业来讲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自2019年以来,我国AI赛道的投融资事件数下滑态势明显,2021年获得过短暂爆发,2022年却骤然回落、几乎腰斩,这让还处在大规模烧钱阶段的所有AI 企业都面临生存的窘境,即使头部也不例外。

如出门问问的七轮融资发生于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近4年没获新融资;第四范式的十一轮融资发生于2015年8月至2021年6月,近2年未有新融资变动。作为大模型创业领域第一梯队之一的智谱AI,去年完成了25亿元的大笔融资,可在此之前,公司也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融资冰点期。

过去投资人很少关注大模型领域,而ChatGPT出现后,大模型相关的创业公司融资情况明显转好,连带着蹭上大模型热点的AI企业估值也水涨船高,重新有了新故事。但是,这种热捧似乎有些短暂。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4日,中国人工智能投资事件达531起,投资金额达660.48亿元。其中5月、6月及7月相关投资事件数位居前列,分别有62起、60起及60起。但11月投资事件数量较少,至24日有26起。其中有5起战略投资、B轮和Pre-A轮均有4起。

再从第三季度的投融资事件来看,Q3投融资热门事件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五大领域,分别为97起、154起、278起、155起、117起。而除了半导体有少量涨幅外,其余投融资事件均减少,与整个一级市场投融资数量呈下行趋势相符。

一位接触过几个项目但最终还是没出手的天使投资人表示,“基本上都不具备投资价值,市场里90%项目都是开源模型,但并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

多看少投甚至只看不投,资本的“寒冬”依然冷冽。

商业化,前进还是后退了?

这几年,AI企业的普遍困境在于技术研发像个无底洞,而商业回报少得可怜,更糟糕的是,相较于难以盈利,很多企业根本找不到商业化出口。大模型概念的爆发固然给AI赛道带来了融资,可大模型及生成式AI的创业公司面临和较早那批AI企业相同的问题:商业模式在哪里?

2023年下半年,OpenAI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先是推出C端付费版,随后推出企业用户定制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降低免费版的运行成本,优化付费版的能力来提升付费率。

面向C端需求寻求商业变现,在我国并不好走。

对于用户来讲,ChatGPT的爆火虽然刷新了他们对AI技术和能力的认知,可大模型及生成式AI仍是一个相对模糊甚至遥远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生成内容”并不是大部分人的普遍的、核心的需求,因而,想要从用户群体中通过收费的方式获得营收,本身就要面临一个用户愿不愿意付费的问题。

当然,如果是在强需求场景里嵌入大模型或生成式AI技术,做出一款应用层的爆款产品,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可遗憾的是,直到年末,国内依然没有一款持续火爆的AI应用出现,即便是红极一时的妙鸭相机,也在上线仅两个月后因多次付费、用户粘性不够等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大模型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在B端,而大模型技术浪潮前的大多数AI企业也正是从B端找寻商业模式,如今大模型与其当前业务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想象力吗?

不得不说,大多数AI企业的营收状况仍然一塌糊涂。如商汤科技,2023年上半年,商汤集团总收入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1.3%,期内毛利为6.49亿元,同比下降30.6%,期内亏损净额为31.43亿元;寒武纪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4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08亿元;云从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46亿元,同比下降24.13%,净亏润4.01亿元。

大模型及AIGC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这决定了AIGC、人工智能等业务产品尚未产生实际收入,预计对企业短期内的财务状况也不会产生较大贡献。不过,根本的问题在于大模型尚且无法为AI企业此前在B端的商业化困境指明出路。

一方面,因为大模型及AIGC技术本身就存在商业落地的难题;

作为较早就已开发大模型、AIGC技术及应用程序的AI企业,出门问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2022年AIGC产品和服务的收入计,出门问问在中国的AI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并在国内推出了首款商业化AIGC应用。但就收入结构看,2020年至2022年,出门问问来自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0.2%、1.7%、8%。

另一方面,在应对和解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上,大多AI企业基于当前的技术提供的服务其实并没有带来质的升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B端商业前景越发受到质疑的原因。大模型的出现或许是个新的助力,可它能起到的实际效用存疑。

“如果不能灵活使用大模型,或者不能完全适配自己的商业场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专业人士表示。

浪潮过后,“死”得更快?

大模型还没掀动变革,巨大的泡沫就已然产生。

2023年上半年,AI板块中“牛股”层出不穷。其中,万兴科技荣膺“人气王”,全年的股价涨超3倍,年内最高涨幅更是一度达380%,昆仑万维也不遑多让,全年股价翻倍,最高涨幅超340%,因赛集团、开普云、新国都等个股的全年涨幅同样超100%。有不少AI概念股在相关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突破,甚至业绩处于亏损状态,股价却先突飞猛进,

正如Gary Marcus的调侃,“几年前,如果你的初创公司域名中有.ai,那么你可以在你的估值后面加一个零。现在呢,可能会是两个零,尤其当你说自己正在用生成式AI。”

但在将这些AI企业或大模型初创公司捧上高处后,一旦热潮回落,进行大模型烧钱式投入的AI企业是否会跌得更重?

一面是不断增加的持续性投入成本;据悉,去年商汤科技投入1万张GPU进行大模型研发,并把商汤SenseCoreAI大装置的上线GPU数量提升至3万块,硬件成本的上升和折旧严重拖累了商汤科技的利润。而像百川智能、Minimax、智谱AI等头部创业公司,之所以加速融资,正是为了应对后期更大的投入。

智谱AI CEO张鹏在采访中曾表示,25亿的融资根本不够,并坦言,“我们现在不管融多少、挣多少钱,都是我们通向AGI这条路上的盘缠。”

而另一面,当前资本对所投项目的耐心却越来越少,他们迫切希望及早看到回报,或者讲清楚商业化路径。如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所说,现在创业to VC已经不行了,必须赚钱。“如今的AI创业不像以前可以拿到A、B、C、D多轮融资,现在基本就是两轮——天使轮和A轮,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会非常现实,看这个项目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赚很多钱。”

当然,公司在大模型领域布局的时间越长,需要的资本就越多,融资轮次越多,投资人对于企业在技术实力和盈利转化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严苛。

在这种来自内外部的共同施压之下,AI企业很可能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注重技术能力提升而忽略商业化探索,或许会被资本直接抛弃,相反,在技术尚不成熟前,把精力放在商业变现上,则会影响技术的突破。

一旦未来某个节点,钱都投进去了,技术成果出不来,资本撤离,企业势必面临更大的风险。

这一考验大概不会等太久,毕竟才不过半年,风向已隐隐改变。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凯普斯取得实芯轮胎装配自动扒胎...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凯普斯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实芯轮...
深圳一初中生,入选“国家队” 近日,北京天文馆正式公布入选 2025年度国际天文奥赛 中国代表队学生名单 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学校的 ...
歌尔股份取得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发声装置和电子设...
ISC.AI 2025在京开幕... 8月6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开幕。智能体作为大会的核心议题,实现...
苏州赛伍取得膜材制备生产线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膜材...
青原排查整治涉铊企业风险隐患 近日来,青原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引...
聚焦临床科研 破解行业痛点 来源: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 左妍)目前,我国AI技术已在应急救治、远程会诊等场景广泛应用,显著提升...
原创 仅... 赶在去年最后一天,小米低调的上架了一款起售价499的新机红米14C,而在沉默了两天后,这款新机也是如...
青岛恒森聚工贸取得一种激光切割...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青岛恒森聚工贸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激光切...
AT&T宣布:达成Op... C114讯 8月6日消息(艾斯)美国AT&T官网消息显示,该运营商近期与其合作伙伴爱立信和富士通实现...
泰斗微电子申请定位方法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定位方法、...
新疆库车市:科技赋能让棉花管理... 库车市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棉花种植深度融合,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构建起数字棉花智能化管理系统,棉农只需...
原创 地...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
OpenAI发布两款开源大语言... 来源:至顶网 OpenAI今日发布了新的生成式AI模型,虽然不是GPT-5,但这些新模型可能更加有...
立铠精密取得型材自动循环上升夹...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型材...
DJI ROMO P 首发评测... 是的,大疆做了个扫地机器人。 小雷知道很多人都一脸诧异,这家专注运动相机、无人机和影像周边设备的企业...
聚焦2025数博会|今年这些内... 2025数博会脚步渐近,一系列丰富且极具看点的活动安排浮出水面,从前沿产品展示到深度交流研讨,从精彩...
TD产业联盟:2025年2季度... 今天分享的是:TD产业联盟:2025年2季度5G产业和市场发展报告 报告共计:30页 《2025年二...
友邦集成吊顶取得石膏顶用隐藏式...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美的取得三相无源电路线路板布局...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