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26日电 题:外资之变见证中国开放新“磁力”
新华社记者汪海月
上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AGV小车自动输送物料、工业CT实现高效质量分析……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众安徽MEB工厂,高度智能化的场景让人惊叹。开年以来,这家不久前正式投产的工厂正开足马力,为欧洲消费者生产新能源汽车。
总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投入,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建立了一个新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汇集1200名研发人员,覆盖了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完整价值链。
2023年5月29日在安徽合肥拍摄的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随着中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正和大众一样,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在中国新的发力点,持续挖掘中国本土创新力量,为世界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7.3%,比重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水平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6.5%。
美国莫德纳公司在中国的首个药厂“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在上海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正式封顶;空中客车在中国投资的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第二条生产线在天津破土动工……2023年,不少外资企业加码布局中国高技术产业,加快结构体系升级和技术路径创新。
2023年9月28日,工作人员在空客天津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开工现场查看设备准备情况。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进入2024年,高技术产业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推出第七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计划总投资合计超过150亿美元,入选项目数量属历次最多,涉及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化工等多个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对外资而言,选择高技术产业,意味着投资未来的发展,更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
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截至2023年9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总数已经突破200万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空天信息、量子信息、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肥分所副总经理王亚萍表示,该机构的专业市场调查分析显示,中国消费市场升级、科创能力增强让外资企业在华开拓新业务的意愿不断增强。
自1998年进入安徽市场,日企三菱电机在安徽的业务范围逐渐从电梯、空调等传统制造业扩展至半导体、工业自动化等新领域。
“我们将在安徽进一步推进并扩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事业的发展。”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玉井武志说。
在更多投向高技术产业、扩大投资领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还开始在延链上下功夫,转变以往仅限于加工制造的模式,转而布局研发中心、构建本土供应链,进而形成创新方案输出全球。
西门子工业软件深圳研发中心近日正式启用,为产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无锡绿色智慧产业园去年底奠基动工,将打造成为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研发和电子能力制造中心;大众投资10亿欧元在安徽建立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宣布将在三年内推出针对入门级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
“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我们将更加注重提升本土技术研发实力,更好利用本土创新力量,更快速响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大众正通过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拓展本土研发能力,并与实力雄厚的中国本土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针对外资企业调整投资布局和发展模式的新动向,开年以来,中国各地积极推出一系列稳外资和扩大开放的政策,加大重点领域的引资力度。
广州发布措施提出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利用外资力度;湖南提出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天津提出进一步鼓励外商在津投资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创建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
“引资结构的积极变化,体现了国家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扩大制造业引资等一系列政策的成效,也是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努力引进高质量外资的结果。”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新华社8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