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姑苏晚报关注
苏州数智大脑助力守护居民健康
千亿条跨院、跨地区的医疗数据
“可查不可见”
去年12月,苏州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作为全市健康医疗数据改革的关键载体,实验室由市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多家大院大所和头部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不仅汇集了各级各类健康医疗数据超千亿条,更首创“红蓝绿”分级管控体系,以制度创新打破数据流通壁垒,推动健康医疗数据真正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破局“信息孤岛”
数据融通筑牢服务根基
“医生,我在老家常熟第一人民医院做的CT,现在还要重新做吗?”这样的疑问,以前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苏大附一院等苏州医疗机构的诊室。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导致的重复检查,既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疗资源。为破解这一痛点,苏州以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全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搭建起贯通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融通体系。
今年3月,苏州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运行,汇聚全市医疗机构1200多万份电子健康档案、超44亿张影像图片、2000多万份心电报告等多种类型的健康医疗数据,总数超1000亿条,涵盖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检验检查等多个领域,致力于高效、全面整合全市健康医疗数据,以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让数据有效流动,最终实现“一处检查、多方互认”,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只要患者在省内联网医院做过检查,医院就能一键调取完整资料。不仅能在线查阅影像和报告,还能跨时间维度对比病情,诊断更科学。”一位临床医生的话,道出了数据融通的核心价值。今年以来,全市通过“苏周到”“健康苏州掌上行”等渠道进行的档案查询量超135万人次,医疗机构诊间调阅超75万人次。从“患者奔波”到“数据流动”转变,实验室让冰冷的医疗健康数据“活”了起来,并随着数据高铁“苏州号”推进建设,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数据顺畅跑动,离不开运行轨道安全可靠。“我们建立了全流程数据安全审计机制,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让市民用得放心。”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负责人王宝燕表示,守护这一轨道24小时健康运转,才能保障数据生命周期安全可控和高效利用。
AI赋能升级
智慧内核提升服务质效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长期面临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居民健康管理要求增长等发展瓶颈,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了创新路径。近年来,苏州积极探索应用AI技术,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同质化、满足居民健康新需求,全力构建以人为本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体系。
面向基本诊疗,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可嵌入基层医疗全流程。从问诊环节的症状分析,到用药推荐、影像报告、辅助诊断等,都有AI的影子,已基本实现智能化支撑诊疗决策。目前,张家港市已建成集基层医疗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医疗辅助决策为一体的基层健康医疗信息化融合系统,全市2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运行。基层医生在开展诊疗服务时,系统会主动进行疾病诊断、处方的合理性、规范性提示,协助基层医生开展规范诊疗,基层病历规范率和处方合格率提升近13个百分点。
首先是全天候智能响应,提供7×24小时不间断健康咨询服务,即时解答健康疑问,打造“永不打烊”的贴身健康管家;
其次是驱动画像引擎,洞察多维数据,通过分析健康数据、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预测疾病风险,竭力实现以数据“算未来”,提前干预治未病;
最终提供个性指导,打造智能资讯中枢,基于用户画像,推送定制化健康科普和建议等,实现“千人千面”的健康指导。
聚合“数智伙伴”
一体协同共创价值循环
苏州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聚焦数据的汇聚、共享,探索构建城市级健康医疗数据资源池,广泛聚合“数智伙伴”,打破传统的甲乙方关系,通过“引进来、融进去、长出来”的逻辑,重塑协作运营模式,将数据、技术、人才与场景深度绑定,推动健康服务从经验向数据转型,让沉睡的“资源池”真正奔涌流动起来,实现价值共创。
目前,实验室采用“1+6+N”的协同创新范式,即1个核心平台,涵盖数据、技术、应用、标准、安全、产业的6大支撑体系和N个应用场景,为数智健康应用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同时,为了使海量数据能够“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平衡数据利用与安全,实验室依托建设完成的健康医疗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采取了数据流通使用“红蓝绿”分级管控体系,保障数据安全加工,实现“可用不可见”。
今年3月,《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建设应用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强化“人工智能+”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融合应用。7月,苏州数字健康医疗产业园正式启用,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同步入驻,广聚前沿数智化技术、头部科技企业与顶尖科研力量,围绕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开展应用创新,加速成果转化,让健康医疗数据的核心价值得到最大释放。
实验室建立了跨部门的协同治理体系,打造健康医疗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应用创新的标准规范体系,组建了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家智库,着力推动数据互认、业务协同及价值共创,首批已开放135个健康医疗应用场景,其中人工智能应用场景97个,临床科研场景38个,以慢病防治为重要突破口,陆续启动苏州市肿瘤防治一体化协同体系建设和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创新慢病防治模式,推动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深耕“未来之境”
数智健康服务惠泽于民
从“重复查”到“一键调”,从“被动治”到“主动防”,从“专家难寻”到“AI相助”,苏州数智健康的演进之路,正是中国数字医疗发展的生动切片。
面向未来,市健康医疗数智创新实验室将根据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着力打造成为集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技术研发与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以数据为纽带,以AI为引擎,积极构建一棵多模态融合的健康医疗数据“生命树”。从出生到衰老,这棵树以个体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为根基,深深扎根,让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档案,而是一个动态生长、不断学习的有机体。而数智技术为这棵树提供促生长的“光合作用”,最终为每位市民撑起一片专属的、主动式的健康荫蔽,让优质高效整合型健康服务惠及更多人,刻下其独特的“价值年轮”。
上一篇:为何要关注乙烷制乙烯(EDH)?
下一篇:主动服务解难题 精准施策促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