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锚定区域协同 深耕技术赋能
北京市计量院落实华北大区计量部署擘画“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推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填补国内石墨烯材料关键参数计量测试空白;实施京津冀三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证书互认……作为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技术实体,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计量院”)立足“十四五”发展基础,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引擎、民生服务为根本,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计量根基。
北京市计量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京津冀晋蒙五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召开的2025年华北大区计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构建“政策协同、标准共建、监管联动、数据共享”的区域计量发展新格局,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该院正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计量工作方向,擘画新的发展蓝图。
“计”谋“十四五”
助力区域计量协同发展
近年来,华北地区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京津冀晋蒙五地资源互补、产业协同、政策联动优势,初步形成“政策协同、标准共建、监管联动、数据共享”的区域计量发展新格局,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计量支撑。
“标准共建”是区域计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计量院以此为抓手,牵头推进京津冀及晋蒙地区标准协同,在规范研制与机制优化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院深度参与华北大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研制,主导起草的《回弹仪检定器校准规范》《铁道车辆单车试验器校准规范》两项华北大区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已正式实施。这些规范不仅填补了部分领域区域计量技术空白,更为高精尖产业发展、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健康等提供关键技术依据。
在以“标准共建”筑牢区域协同根基的基础上,该院还以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产业发展。如今,北京市计量院围绕区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多个技术创新标杆:氢能领域《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力学性能及溯源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科技计划项目批准立项;新材料领域牵头制定4项石墨烯相关国家标准,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碳计量领域联合申报立项碳计量关键设备PEMS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车载式排放测试系统校准规范》,填补碳计量关键设备校准技术空白,推动完善碳计量技术体系……
此外,该院还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强化计量技术支撑,以智慧化手段创新监管模式,在全国首创“出租车计价器在线检定系统”,实现出租车计价器“不停车”自动检测,单次检定时间缩短至几分钟,助力提升城市民生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量”出“十五五”
擘画计量服务社会新篇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京津冀晋蒙五地将深化区域计量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持续为华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北京市计量院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锚定“十五五”发展目标,更好发挥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作用,持续深化区域协同、技术创新、民生服务、资源共享,推进计量服务和计量技术区域协同发展。
该院将进一步明确区域协同深化方向,不断推动京津冀计量全链条协同,实现技术协同、能力共享、资质互认、专家互派,积极推进京津冀及华北大区共建规范研制,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碳计量等新兴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国家及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充分发挥计量测试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
该院还将全面提升产业赋能能力,推动氢能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应用;持续强化资源共享能力,进一步完善计量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平台数字化升级,探索建立跨区域计量检测结果互认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破区域资源壁垒,为区域计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奋力书写计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