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人基因也分南北?90%DNA基因一致,2025年新发现藏7大亚群!
创始人
2025-11-26 01:20:23

DNA图谱把汉人分南北?是遗传差异还是科学误会?

周叔今天就扒透这个事儿!咱们都是华夏儿女,难道基因里真有“南北之别”

最新科研结果颠覆认知,原来不仅有南北,还藏着更细的分支。

甚至和喝酒脸红、疾病风险都有关系,看完你绝对恍然大悟!

南北之分源头:抽样的“历史巧合”

说句实在话,南北汉人的基因划分,真不是科学家发现了什么重大差异,而是当年的“经费限制+抽样偷懒”。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科学家们想搞清楚全球人群的基因差异,可经费有限,只能搞个“千人基因组计划”

全球只测1000个人,亚洲分到四五百个,东亚就只剩几十个名额。

汉族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覆盖960万平方公里,总不能全测吧?

于是科学家们选了最省事的办法:挑南北两个代表性区域抽样。

北方选了北京,南方选了华南地区,就有了“北方汉人(CHB)”和“南方汉人(CHS)”的分类

那会儿DNA测序刚起步,技术不规范,抽样只求方便,压根没想过要精准划分汉族支系。

咱们得明白,这只是个“临时分类”,不是说汉族真就只有南北两支。

2025年最新的长读长测序技术复查显示,当年的短读长测序压根没捕捉到完整信息,所谓“南北之分”只是抽样带来的表面现象。

而且实际检测结果早就证明,南北汉族的基因一致性高达90%以上,核心遗传密码完全相通。

最新突破:汉族其实分7个亚群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技术进步,咱们对汉族基因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2025年7月,瑞金医院牵头的ChinaMAP(中国代谢解析计划)发布重大成果。

基于10588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汉族其实能分成7个亚群——北方、西北、东部、中部、南方、东南、岭南汉族

这个结果可比当年的南北划分精细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少数民族里,满族和北方汉族基因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汉族聚类重叠,而日本人群竟然和中国北方汉族基因聚类完全重叠。

这也印证了,汉族的基因多样性是历史上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南北二元”

蒙古高原的汉族人群更有代表性。

2025年3月刘超院士团队的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在农牧交错带的汉族,基因上有强同质性。

但也受到阿尔泰语系人群的基因流影响,还进化出了适应寒冷环境的代谢基因。

说白了,基因差异更多是环境适应和民族融合的痕迹,不是“血统分割”的证据。

基因差异藏啥秘密?和你息息相关

咱们最关心的是,这些基因差异到底有啥用?

答案很实在:关系到你的酒量、健康风险,甚至疾病治疗。

2025年的长读长测序技术突破,让科学家发现了超16万种此前未记录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和癌症、罕见病密切相关。

就说喝酒脸红吧,这是东亚人特有的基因变异——乙醛脱氢酶2基因rs671,中国人群携带者占38.77%,南方人比北方人比例更高,所以南方人普遍酒量不如北方人

还有蒙古高原汉族的FADS基因和MTHFR基因,前者帮着适应高脂肪饮食,后者适应叶酸代谢,都是为了应对当地环境进化来的。

更关键的是,不同亚群的疾病风险也有差异

比如Ⅱ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欧美人群里高频的变异在中国人身上很少见,要是照搬国外的医疗数据,根本不靠谱。

而“女娲”基因组资源的最新研究显示,有些HLA基因帮我们抵御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增加自身免疫疾病风险。

这些发现,都是基于汉族细分基因图谱才搞清楚的。

结语

南北汉人之分,是科学探索初期的权宜之计,却揭开了汉族基因多样性的冰山一角。

从南北二分到七亚群细分,从短读长到长读长测序,科技进步让我们看清:华夏儿女的基因里,既有高度一致的文化根基,也有适应环境的独特印记。

这些差异不是分裂的证据,而是融合与进化的见证,印证着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文明密码,也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易飞迅申请超长超宽物料对中设备...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易飞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超长超宽物料对中设备”的专利,公...
艾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为园区管...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智慧园区作为城市空间智能化改造的核心载体,正经历从技术集成...
到了!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25...
原创 6... 小屏手机要是为了精致和质感,牺牲了性能就不太好了,事实证明小屏手机的性能还是很重要的,之前魅族22发...
原创 汉... DNA图谱把汉人分南北?是遗传差异还是科学误会? 周叔今天就扒透这个事儿!咱们都是华夏儿女,难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