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安泰科技(000969.SZ),中国广核(003816.SZ),永鼎股份(600105.SH),西部超导(688122.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
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分类介绍
惯性约束聚变是利用粒子的惯性作用来约束粒子本身,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驱动器提供的能量使靶丸中的核聚变燃料(氘、氚)形成等离子体,在这些等离子体粒子由于自身惯性作用还来不及向四周飞散的极短时间内,通过向心爆聚被压缩到高温、高密度状态,从而发生核聚变反应。由于这种核聚变是依靠等离子体粒子自身的惯性约束作用而实现的,因而称为惯性约束聚变。惯性约束聚变装置主要有激光核聚变装置和Z箍缩核聚变装置。
信息计算技术不断突破下,仿星器研究热度越来越高
由于托卡马克装置结构相对简单,以及技术成熟度高、高温性能优越等特性优势,因而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依赖等离子体电流运行,破裂危险程度高等风险,且随着规模的增加,工程复杂度和成本也会显著提高。
近年来,仿星器研究热度越来越高。过去,由于产品设计复杂,仿星器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但近年来,随着信息计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工程设计水平的日益提升,仿星器凭借着无需依赖等离子体电流的天然稳态运行、灵活的磁场设计以及更优的热流控制等优势,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激光式核聚变装置是研究较早的一种聚变技术,但由于其高能耗、靶丸制造复杂以及重复运行难度大等缺点,其实际应用相对较少。不过,激光式核聚变装置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国家可借助其研发进一步深入探索激光武器技术,因此在未来仍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
产业链剖析:技术含量高,下游尚未商业化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各类原材料,包括超导磁体材料、金属钨、钽等稀有金属、特种钢材、氘和氚等燃料等。中游主要为各类设备以及反应堆工程建设,以最常见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例,相关设备包括磁体系统、真空系统(包括偏滤器、第一壁)、加热与电流驱动系统等核聚变主机设备以及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各类泵阀等其他设备。下游主要为核电站运营,用于科研及发电。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近年来,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可控核聚变行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和规划,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市场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焦点,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推动。首先,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了对核聚变研发的支持,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布局聚变产业园,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其次,技术突破是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如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2025年1月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国工程科学》期刊上按照技术成熟度给出核能技术发展路线图,聚变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如下所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新能源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深度研究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