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越戴越聋?老年性耳聋的5大谣言与真相!
创始人
2025-05-05 17:01:45

“戴上助听器就摘不下来了”“老人耳朵聋是自然现象,治了也没用”……这些说法你是否听过?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30%-60%存在听力障碍,但真正科学干预的人不足10%。

今天,我们就来粉碎关于老年性耳聋和助听器的5大谣言,帮长辈们守住“听世界”的权利。

谣言1:助听器会越戴越聋,千万别碰!

真相:正规验配的助听器不会损伤听力,反而能保护残余听力。 劣质助听器或自行购买的模拟机(非数字助听器)可能因噪音过大、声音失真导致听力二次损伤。 专业数字助听器通过“精准验配”,只放大听不到的声音,保留能听清的部分,就像“量身定制的听力眼镜”。 医生提醒 长期不干预听力损失,大脑会逐渐遗忘声音,导致“听不懂”甚至认知下降。

谣言2:人老了耳聋很正常,不用治!

真相:老年性耳聋虽不可逆,但早干预能延缓衰退。 老年性耳聋是内耳毛细胞自然凋亡导致的“听力衰老”,就像“头发变白”,无法根治。 但通过药物(如神经营养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手段,可显著改善听力,减少抑郁、痴呆风险。 数据说话 及时佩戴助听器的老人,3年后认知衰退风险降低18%。

谣言3:助听器一戴就摘不掉,会产生依赖!

真相:依赖助听器≠有害,就像依赖眼镜看世界。 助听器只是帮助耳朵“补足短板”,就像近视眼需要眼镜才能看清黑板。 长期佩戴助听器可刺激大脑听觉中枢,保持声音处理能力,反而延缓听力下降。 患者心声 “戴上助听器后,孙子第一次跟我说‘奶奶我爱你’,这依赖我给100分!”

谣言4:助听器噪音大,声音失真,戴着难受!

真相:现代助听器技术已“进化”,舒适度堪比高端耳机。 降噪技术 智能识别并过滤环境噪音(如风声、交通声),突出人声。 音质优化 多通道处理技术让声音层次分明,听音乐、对话更自然。 隐蔽设计 超小型助听器可深耳道佩戴,外观几乎隐形。 验配师提醒 初次佩戴需1-3个月适应期,从安静环境逐步过渡到复杂场景。

谣言5:耳朵聋了只能戴助听器,没其他办法!

真相:治疗方案需“量身定制”,助听器并非唯一选择。 轻度耳聋 药物(如激素、改善微循环药)+ 听力训练。 中度至重度耳聋 助听器为主,辅以人工耳蜗(极重度聋适用)。 特殊情况 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可通过手术改善听力。 生活调理 控血压、血糖,避免耳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远离噪声。

给家人的3个行动建议

1. 早筛查 带长辈做免费听力检查(助听器实体门店或三甲医院耳鼻喉科)。

2. 慎选择 助听器需专业验配,警惕“免费试用”“万能型号”陷阱。

3. 多鼓励 从“听门铃”“听闹钟”等简单场景开始,逐步建立使用信心。

提醒:听力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别让谣言耽误长辈的晚年生活质量。科学干预,让爱与陪伴,永远“听得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好评中国丨“绿潮”之下,青年正... □董世慧(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虚拟“碳账户”到线下“空瓶猎人”,一股由青年人主导的“绿潮...
民航中转服务能力发布系统正式发... (来源:中国民航网) 转自: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报道:11月20日,在...
聚焦信创产业发展,河西区举办“... 天津北方网讯:11月21日,2025京津冀信创产业集群对接交流活动河西区“信创+健康医疗”大会在天津...
日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在省级技能... 近日,由山东省交通工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举办的“2025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
第三届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大会在青... 原标题:第三届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大会在青岛举办 《2024海洋装备年报》、海葵蓝测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