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浙江”,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月27日,“IT+BT杭州生态活动第4季暨2025产业招商活动”圆满收官。本届活动的主题为“AI赋能医药创新·杭州实践与全球展望”,吸引生物医药行业优质企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代表齐聚杭州,共同探寻全球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融合共生的未来之道。
生物医药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是杭州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之一。如果说数字经济的根基是杭州的“智慧大脑”,那么生物医药产业则是杭州正在打造的“生命引擎”。在IT+BT方面,杭州已构建了覆盖数据收集存储、数据运营服务、数据应用开发的全产业链,并在各个细分赛道上涌现出一批表现抢眼的企业,近期因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出圈的强脑科技就是其一。
“IT+BT杭州生态活动”至今已经举办四届,活动融合了政府、企业、技术、资本、临床等诸多要素,每年参与的都是生物医药企业中的世界一流、国内顶尖和细分行业优质企业,为杭州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搭建起高效畅通的对接平台。
“选择杭州,看中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
27日上午,由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聚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在强脑科技,企业负责人现场讲解了脑机接口前沿技术的可应用场景,并重点展示了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脑机智能安睡仪等拳头产品。“参观强脑科技后我觉得特别兴奋,在以前很难做到的事情,今天已经在杭州实现了。”康辰药业产业与战略中心总经理黄憗说,杭州在IT+BT深度融合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加快推动AI在生物医药各个产业链上的应用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让各位投资人看到,选择杭州,不仅是选择政策,更是看中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在AI+医疗服务、AI+医疗器械、AI+药物研发等前沿赛道均有布局,投资机遇丰富,合作空间广阔。目前,全球知名药企中有不少已落户杭州,阿斯利康、辉瑞、BD等头部跨国药企更是把代表未来的数字创新中心设立在杭州。
下一个10年怎么走?看AI
27日下午,企业代表展开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与即席讨论。他们中,有从杭州成长起来的卓越企业,有与杭州深度合作的行业先锋,更有怀揣憧憬远道而来的产业翘楚。
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深度融合?在主题演讲环节,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俞超认为,AI制药是新赛道。以往,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平均在10年左右,如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协助下,研发人员可以更快速地找到潜在的药物靶点、更高效地进行分子设计与优化等。随后,英矽智能亚太区BD负责人王珏,深睿医疗中央市场副总裁谭莉,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数字营销负责人李思睿各自做主题演讲,涉及AI赋能医学影像、AI大模型与中医药等多个专业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的下一个十年怎么走?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AI破局”议题,埃格林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医学官李长青,焕一生物创始人、CEO文雯,拜耳处方药副总裁、中国合作创新中心负责人黄丹洁,紫光云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医疗行业首席架构师陈晨四位产业深度实践者展开思想碰撞。四位对话者一致认为,杭州汇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全链条生态体系”,生物医药企业从实验室到市场,每一步都能找到最强支撑,在此进行AI制药的商业化模式完全可行。
包容创新,从“不敢想”走向“敢实践”
AI赋能生物医药,已经从“不敢想”走向“敢实践”。在即席讨论环节,产学研代表直面行业痛点与破局路径进行自由分享。亚马逊云科技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方案高级总监黄庆春认为,要合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包容审慎地推动IT+BT赛道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活动期间,市投资促进局、市卫健委、市数据资源局、市数据集团有关负责人向与会企业推介杭州产业投资环境,包括杭州IT+BT产业赛道发展优势、杭州医企融合发展成果、杭州数据要素政策、杭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情况等。
在政策支持方面,围绕支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时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针对合成生物的专项支持政策;在资本赋能方面,规模200亿、由杭州市本级联合社会资本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已经落地;在医企融合方面,杭州市生物样本库已经于近日建成,有望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数据驱动研究、研究引领产业、产业服务健康”的良性循环;在数据建设方面,杭州正在打造“中国数谷”,加速释放数据要素在医疗场景中的价值。
当前,杭州正以“数字经济第一城”与“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双重优势,构建全球领先的IT+BT产业生态。IT+BT,为杭州冲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赛道书写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