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人类起源学说 —— 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一切物种都是一个渐进演化变化的过程,并不存在所谓绝对意义上的 “第一个人”。
因为进化是一个持续且连续的过程,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演变,每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差异极其细微,难以明确界定哪一个个体就是 “第一个人” 。
不过,若一定要追溯人类可确定的最早祖先,现代科学通过人类基因组测序,借助线粒体 DNA 追踪,发现了非洲 “线粒体夏娃”。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 “能量工厂”,拥有自身的基因。
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且在传递过程中变化极少。通过对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女性线粒体 DNA 进行调查,科学家确定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约 10 - 15 万年前的一位女性,她被称为 “线粒体夏娃” 。
基因迁徙路线图研究表明,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一群早期智人在 20 万年前于非洲定居,其后代在大约 10 万年前向世界各地迁徙。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的后代未能延续,而如今地球上 70 多亿人口,都可追溯到 “线粒体夏娃” 这一母系祖先。尽管在 “线粒体夏娃” 所处时代,并非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只有她的血脉流传至今 。
有人或许会疑惑,一个母亲如何繁衍出如此庞大数量的后代?
实际上,这并非是 “线粒体夏娃” 一人直接生育了成百上千个后代。
在至少 10 万年的延续过程中,她可能仅生育了一两位女儿,这些女儿又各自生育一两位后代,以此呈指数级增长。
当然,她也可能生育了更多女儿,只是部分女儿未能存活或延续后代。历经数万代的繁衍,在艰难的竞争中,许多母亲的后代消失了,最终仅剩下 36 位 “宗族母亲” 的后代,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的各个族群 。
除了线粒体 DNA 追踪母系遗传,Y 染色体则用于追踪父系遗传。通过比较各个个体之间 Y 染色体序列的差异,科学家计算出现在所有人的 Y 染色体都来自大约 6 万年前的一名男性,他被称为 “Y 染色体亚当” 。
然而,“线粒体夏娃” 和 “Y 染色体亚当” 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当时地球上只有他们两人。
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同时生活着众多男男女女,只是其他人的线粒体基因和 Y 染色体基因未遗传到现在。这就如同用姓氏追溯家族起源,我们找到姓氏始祖,并不意味着家族的所有遗传都仅来自始祖夫妇,在家族演变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外家族的血缘 。
人类祖先的演化历程漫长而复杂。
从灵长类动物逐渐进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出现过至少 15 个人种,如中国北京人这种直立人、匠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但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除了智人,其他所有人种都灭绝了。非洲 “线粒体夏娃” 属于早期智人,是现代人类的正宗祖先 。
再往前追溯,人类祖先的形态逐渐脱离人形,变成各种古猿,如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森林古猿、埃及古猿、原上猿等。这些古猿中,有的是人类的祖先,有的则是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的祖先 。
继续回溯到白垩纪、侏罗纪时期,那时恐龙称霸地球,哺乳动物尚未充分发展。科学家发掘出一种类似老鼠的动物化石,它生活在 1.6 亿年前,在恐龙的霸权下顽强生存,被认为是最早的哺乳动物,也是人类可能的祖先,被命名为 “中华侏罗纪妈妈” 。
而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追溯到 40 亿年前,那时第一个原始细胞诞生。现代基因分析表明,世界上亿万种生物都起源于这个原始细胞,万物同源 。
在人类进化的研究中,“非洲起源论” 曾占据重要地位。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出走到世界各地,并独立演化成现代人类,“线粒体” 和 “Y 染色体” 是判断这一理论的主要依据。
但 2010 年德国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对 “尼安德特人” 进行 DNA 测序后,这一理论被打破。研究发现,除非洲南部人外,欧洲人、亚洲人、美洲人身体里都有大约 1 - 4% 的 DNA 序列来自尼安德特人。
同年,帕博测定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 DNA 也存在于现代东亚地区后裔,特别是太平洋上居住的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中。
这表明在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全球迁移的路线上,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人种之间的基因交流。2017 年在河南许昌发现的 “许昌人” 头骨化石分析显示,其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这一系列研究揭示,现代人类可能是融合的产物 。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存在一个绝对意义上突然出现的 “第一个人”。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在漫长岁月中持续进化、迁徙、融合的结果。从最早的原始细胞,历经无数次的演化、变异,到不同人种的出现与灭绝,再到现代人类在全球的繁衍,这一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