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登月计划,美决心换赛道,一转头,中国火星探测器也要发射了
红场阅兵,这一度被视为俄罗斯展示军事实力的重大盛事,近日再度成为全球目光的焦点。原因是在此期间,中俄签署28项重磅协议,其中包括大家最关注的月球基地!眼看比不过,美国大刀阔斧砍掉登月技术,决定换个赛道,谁料一转头坏消息迎头砸下。
(中俄签署月球核电站备忘录,计划在2033-2035年间,将其送往月面部署)
1、中俄签28项重磅协议,包括月球核电站
红场上再现军威,据悉,这一次有超过20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出席这一盛会,包括中国、巴西、斯洛伐克等,13个国家的仪仗队也在红场接受检阅。
我们知道,从苏联时期开始,红场阅兵就被视作展示军事力量和新型装备的绝佳平台。此次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言中强调,要团结各方力量共创俄罗斯美好的未来,这无疑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一种和平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阅兵结束后,俄罗斯和中国传来了重磅消息——两国成功签署了28份合作文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月球核电站协议。
我们知道,能源是太空探索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稳定的能源供给,人类在月球上的探测活动才能持续进行。
根据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的声明,这座核电站将为中俄共建的月球科研站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基础空间研究,还将测试长期无人操作技术,为人类在月球上生存与工作的可能性创造条件。若是一切顺利,月球科研站最早可以在2036年前完工。
(中俄共建月球核电站,这背后将需要克服不少技术难关)
2、中俄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难题要攻克?
这一公告迅速引发全球媒体的热烈讨论。那么,从工程的可行性来看,月球核电站是否真能够成为现实?
事实上,对于该问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很早之前就明确指出,月球科研站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便是电力供应。这些年来,中国在小型航天核能系统的研究上已有所进展,俄罗斯则在核电站及其太空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这次合作,正是期待能结合两国的优势,将核反应堆送上月球。
目前,月球科研站仍然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和通信验证,并未涉及长期人员驻留或大规模科研装置的连续供电。
只不过,距离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中国而言,推进月球核电站的进程需要克服诸多严峻挑战,比如自动化部署、月尘防护、热平衡维护、稳定散热及自控运行等技术难题。
(美国计划退役SLS火箭,从而将注意力转到火星探测上,但提案最终被国会驳回)
3、美国真的不想登月了?
但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战略影响来看,中俄月球核电站项目既是实现常驻基地、月球工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深空探索和外输能源的必经之路。对于这一伟大构想的探索,无疑是人类能源体系走向行星际化的重要节点。
正因如此,这一项目的推进引起全球密切关注。甚至有人将其解读为对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战略回应。
“阿尔忒弥斯”是美国最重要的登月计划,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意识到很难在该赛道上追赶中俄,所以,白宫最近提出了一份预算草案,建议退役SLS火箭和“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的建造计划。
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引发业界和媒体的剧烈反响。
要知道,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核心支柱便是巨型火箭SLS和轨道空间站“月球门户”。尤其是后者,按照规划,它将成为一个部署在月球近直线晕轨道的小型轨道空间站,不仅可作为人类登月任务的中转节点,还能支持深空长期驻留、进行轨道科学实验。
(天问二号作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主力探测器,目前已经进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发射)
4、美国战略转向,转完发现还是落后一大步
虽然这份草案尚未获得国会批准,但已足以引起各界对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广泛质疑——美国是不是已经不想登月了?
事实上,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美国一次重大战略转向,在特朗普看来,还不如将更多资源放在更具回报的领域,如火星探测、私营航天和军事太空资产等。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此举不仅影响当前的登月计划,还将对整体航天战略带来深远影响。
令美国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宣布完就发现,中国火星领域同样一骑绝尘,将美国甩在身后。据中国航天透露,天问二号行星探测器已经完成总装、测试等工作,并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区,计划本月底前经由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
此次主任务是探测被称为“地球准卫星”的2016HO3近地小行星并采样返回,之后,会再前往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这些都将为未来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等任务奠定基础。
下一篇:赋能“她力量”注入AI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