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质量报》世界计量日·特刊刊发——《计量筑基 产业腾飞》 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
计量何以为重?
从蒸汽机轰鸣的工业革命时代,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大力发展的今天,计量始终是人类进步与创新的基石。
内蒙古:构建全链条碳计量体系
“目前,我们在全力以赴解决碳计量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信、可溯源的关键共性问题,以提供定制化计量体系建设。”5月中旬,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的技术攻关团队正在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某电厂的现场施工,加紧开展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核算法比对研究。
自2022年5月获批筹建全国首家碳计量中心以来,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以“快建、建好”为行动准则,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首发优势,经过近3年的拔节生长,陆续在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前沿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碳计量数字化监测平台建设,标准制修订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去年12月,该中心首次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碳交易数据质量提升的NQI协同创新及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立项,目前正在围绕提升碳交易和碳足迹数据可靠性,解决碳数据实现精准计量、等效一致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4个要素的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构建具备现实应用价值的从测量到溯源、从验证到认可的闭环数据保障体系,服务我国碳交易市场和产品碳足迹管理,提高国际认可度,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
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立足区域特色,率先突破碳计量领域理论研究空白、技术瓶颈与标准缺失难题,构建起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监测、产业服务的全链条碳计量体系,形成碳计量体系建设“内蒙古答卷”。该中心参与编制市场监管总局《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参编国家标准16项,牵头地方标准43项、团体标准8项,发布全国首个省级《零碳产业园区计量评价规范》,为内蒙古自治区零碳产业园等提供标准化工具,引领低碳园区建设新风向。
据悉,2024年底建成的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覆盖煤质工业分析、元素检测等50余项关键参数,累计完成74批次重点排放单位煤样品飞行检查任务。该中心建成“碳达峰碳中和在线监测系统”,已初步实现部分行业碳排放数据的高效整合与精准监测,实时采集试点企业碳排放数据,量化每个基础数据不确定度。作为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在内蒙古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的重要载体,监测系统通过基础数据收集和整合碳足迹核算模型,为建立统一的碳标识认证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助力企业提升低碳产品竞争力。
围绕“完善量值溯源体系、数字化发展、重点行业突破、科研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共享”的路径,该中心还陆续形成《行业生产企业碳排放计量量值溯源体系建设指南》《行业领域碳排放(碳汇)量计量监测实施方案》等系列成果,以创新驱动抢占碳计量科技制高点,助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