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国互联网外卖市场再次成为焦点。京东强势进入外卖领域,引发了与美团的激烈竞争。这场看似是外卖市场的“大战”,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电商战略布局。调研显示,这场竞争的实质并非仅仅是外卖市场份额的争夺,而是电商平台对用户流量和消费场景的深度挖掘。
京东进入外卖领域并非偶然。京东此举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快速增长。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在2024年已达到约27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300亿元。这一增长势头对京东的电商核心业务构成了潜在威胁。京东的电商交易额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但实际成交额可能更接近1.5万亿元。美团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其在用户日常消费场景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这对京东的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挑战。
京东进入外卖领域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这一高频消费场景吸引用户流量,进而提升用户在京东平台的整体消费频次。数据显示,京东的日活跃用户在2025年4月同比增长超过10%,而应用会话数增长超过20%。外卖业务的加入为京东带来了显著的用户增长和用户活跃度提升。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的引流,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商领域的地位。
美团在外卖市场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美团的日订单量在2024年平均达到6000万单,远高于京东的1000万单。尽管京东的订单量增长迅速,但美团凭借其强大的地推团队和广泛的商户网络,在长尾餐饮市场占据优势。长尾餐饮市场包括大量的中小餐厅,这些餐厅对外卖平台的依赖度较高,且愿意支付较高的佣金率。相比之下,京东目前主要集中在短尾餐饮市场,即大型连锁餐厅,这些餐厅的佣金率较低,且对外卖平台的依赖度较低。
美团在应对京东竞争时,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美团可能会减少对用户的补贴,转而加大对商户的支持,以保持其在长尾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美团将继续拓展其即时零售业务,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和消费频次。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不仅包括食品,还涵盖了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多个品类,这使得美团能够在用户日常消费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尽管市场对外卖市场的竞争反应强烈,但这种竞争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市场高估了。对于美团而言,京东的增长可能会对其订单量产生一定压力,但对利润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短尾餐饮市场的订单虽然数量较多,但利润空间有限。美团的核心利润仍然来自于长尾餐饮市场和即时零售业务。对于京东而言,外卖业务的亏损可能迫使其在未来调整策略,例如减少补贴、提高佣金率等,以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京东和美团的股价在近期的市场波动中已经反映了投资者对外卖竞争的担忧。但随着竞争的理性化和市场预期的调整,两家公司的股价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内逐步回升。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京东和美团如何在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不是单纯地关注短期的订单量和市场份额变化。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