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WWE(世界摔跤娱乐)更刺激的比赛来了,广东将打造“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文化品牌IP!22日,记者从文博会上获悉,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的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今年12月在深圳举办。通过高竞技性、强观赏性的机器人格斗场景,该赛事将展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与规模化应用。
“体育+科技”开创人机共融的奥林匹克新时代
据赛事组委会介绍,众擎机器人公司将提供多款不同属性的最新人形机器人,公开源代码,供各参赛队伍使用。这些队伍将以人形机器人格斗俱乐部的形式参与比赛。主办方还计划持续升级迭代赛事,目标是将机器人竞技项目推进奥运会,开创人机共融的奥林匹克新时代。
“赛事以自由格斗为对抗场景,系统验证机械结构动态平衡、智能决策毫秒响应、多模态传感协同等前沿技术。这些来自实战的技术反馈,必将加速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表示。
赵同阳介绍,在技术层面,参赛机器人需突破三大核心难点,一是构建坚固耐用的硬件系统,确保稳定性和抗击打能力;二是实现轻量化设计与爆发力的完美结合;三是拥有媲美职业运动员的敏捷反应速度。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本次赛事将以“体育+科技”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打造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文化品牌IP。
吸引全球机器人科技企业参与
广东省政协委员、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国际首席人工智能官、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创始会长杜兰表示,人形机器人需要协调“大脑、小脑和身体”三部分工作,而格斗场景正是对这种协作的最佳考验。国产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和量产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具有显著优势。
赛事将打通从竞技人才到研发人才再到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以赛代训的实战培养体系。同时,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深度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科研机构与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参与技术攻关,推动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医疗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人才储备与技术动能。
赛会也将与大湾区地方政府合作,获奖团队将有机会获得贯穿创新链的全维度支持,从职业发展到生活保障,从技术验证到产业落地,让青年科学家的智慧结晶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制造产业中。
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24万台,占全国总量的44%,贯通“零部件—整机—应用”全产业链。2025年,广东出台了《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12项硬核举措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引导企业向规则制定者、赛道定义者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赛事,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机器人科技企业参与竞争,从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赵同阳说,他们将邀请更多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赛,并计划每季度举办一次分站赛,未来还将扩展至美国硅谷、伦敦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文化品牌IP
本次赛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厚的体育文化基因,将竞技体育精神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开创“智能体育文化”新形态。大赛以“打造更强壮、更敏捷、更聪明的机器人”为口号,以俱乐部为参赛单位,全面检验机器人的体能极限与智能水平。
同时,大赛还首创了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规则:参赛机器人需模拟人类运动模式,在限定规则下完成对抗性动作,并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实时应对复杂环境。
据赛事组委会介绍,与别的机器人赛事不同的是,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有四大亮点:一是参加比赛的都是与人等高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多款参赛选手的属性均不一样,是不同战力的“六边形战士”,这将是一次高燃的观赛体验;二是参加比赛的单位是机器人俱乐部,众擎机器人公司开放源代码,由各俱乐部通过各种手段训练、升级迭代机器人,开发出机器人各种绝招后,参与擂台PK;三是开设首档人形机器人竞技综艺节目,融合科技与娱乐打造现象级内容;四是打造首创人形机器人英雄IP——“机甲拳王”,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文化符号。
“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将在全国第一个机器人剧场举行。”深圳龙岗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署长赵冰冰介绍,这个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的深圳机器人剧场是全球首个集真实场景于一体的综合型智能机器人试验场地,集研发测试、竞技赛事、产品展示、商业应用、艺术表演及技术维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在业内人士看来,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是一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提供技术验证平台与人才储备高地,更以“科技+体育+文化”的跨界融合,开辟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为中国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提供“湾区样本”。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杨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