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 王海荣)7月1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市投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3069家,居世界第二(美国以18616家排名第一)。
根据《白皮书》,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到2000多家,排名全国第三,其中有143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4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白皮书》指出,深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超过60%的企业布局在应用层,展现出“应用驱动”的特征。应用层企业集中在智能安全、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反映了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驱动AI技术在安防监控、机器人替代、工业自动化等方向率先落地和规模化发展。从区域布局来看,深圳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局部集聚特征,南山区占据绝对优势,该区集聚了899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占比高达40.5%,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此外,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核心岗位招聘量同比增幅普遍超过40%。一些前沿赛道的增速更为显著,其中大模型相关岗位增长474.4%、智能芯片相关岗位增长192.2%、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相关岗位增长136.1%。
深圳从数据、算力、空间等多方面构建生态体系,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筑牢根基。数据方面,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累计提供开放数据目录4065个,累计开放数据总量28.2亿多条;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规模约167亿元,其中跨境交易3.1亿元,均居全国首位。算力方面,深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智能算力超过62 EFLOPS(EFLOPS代表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此外,深圳开放智算中心以及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的供给调度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0 PFLOPS(PFLOPS代表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空间方面,深圳规划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比如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南山智园、讯美科技广场、新一代产业园、宝能科技园、大运软件小镇等。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升期。《白皮书》指出,未来,量子计算、超级计算与智能计算的“三算”融合或是算力的终极形态。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在大模型催化下驱动具身智能产业化破局。脑机接口突破医疗边界,向教育、娱乐、军事等领域渗透,实现人机协同的多元融合。智能体作为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的载体,成为通用人工智能(AGI)落地的关键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