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使用AI可能让人越来越笨?来自一项最新研究的结论
创始人
2025-07-02 13:01:29
0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对写作会有哪些影响?近日,一项对照研究表明,在不使用人工智能等工具的情况下,大脑的创作效果更好。该研究还进一步指出,如果用户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他们可能会获得表面上的“流利”,但无法内化知识或产生对知识的归属感。

电影《人工智能》(2001)剧照。

编译丨申璐

频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让人越来越笨?这一怀疑也许并非没有根据。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韦尔斯利学院的研究者们合作开展了一项新研究,题为“ChatGPT上的你的大脑:使用AI助手进行论文写作时认知债务的积累”。该研究发现,使用AI的用户在神经、语言和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始终不佳。

这是一项为期数月的对照研究。54名被招募的用户被分成三组,并被要求在不同条件下撰写论文,一组使用大型语言模型 (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一组使用谷歌 (Google)搜索,还有一组只使用他们的大脑。每位用户使用指定工具进行写作,并通过脑电图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在后续环节中,这些用户还被要求交换工具,交叉测试。最后,他们的论文将由人类和人工智能同时进行评判。

该研究的部分结论引发了诸多讨论。其中一项发现是,在不使用人工智能等工具的情况下,大脑的创作效果更好,“创造性构思过程中的内部注意力和语义处理”在既不使用谷歌也不使用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工具的用户中最高。最好的作品来自只使用大脑的那组,他们的文本在表达和词汇方面最为独特。

该研究还考察了用户们具体如何看待他们的作品。其中,近90%的大型语言模型用户对自己的作品没有归属感,而使用谷歌搜索和纯人脑写作的用户中只有10%的人反映了这一问题。尽管对自己作品的归属感难以量化,但问卷表明,使用大型语言模型的用户在写作过程中投入最少,他们获得的对作品的所有权也相应最少。当被要求反思所用工具、所写内容以及原因时,研究发现“只使用大脑的小组中的大多数参与者更关注并更关心他们所写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其他小组则只关注‘如何写’这个部分”。

这一结果并不出乎意料。研究成员对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这组用户的描述相对悲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专注于重复使用工具的输出,因此专注于复制和粘贴内容,而不是融入自己的原创想法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重新编辑。这至少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劳动确实赋予了创作以尊严。

不同对照组对各自作品所有权的判断。

随着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出现,人们日益将自己的思维和记忆过程转移到这些工具上,但科学家们明确表示,这并非人工智能的先例,而是始于搜索引擎。该研究继续探讨了“谷歌效应”,并指出大型语言模型的广泛使用只会加剧这个趋势。“因为我们知道信息只需快速搜索即可获得,所以我们没有动力去记住任何具体的东西,而是牢牢记住如何以及在哪里找到它。”

该研究最引发公众担忧的一个结论是,使用ChatGPT等工具的负面影响可能不会完全消失。当频繁使用这类工具的用户被要求切换到纯大脑写作时,他们仍然背负着“认知债务”:该组用户虽然受益于工具效率,但他们的记忆痕迹较弱、自我监控能力下降,写作内容呈现碎片化。这一结论指向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议题,即人工智能工具虽然有助于提升学习表现,但可能会无意中阻碍深度认知处理、记忆力以及对书面材料的真正参与。如果用户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他们可能会获得表面上的“流利”,但无法内化知识或产生对知识的归属感。

部分支持人工智能的人仍然看重“效率”的提升。但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由于使用ChatGPT等工具写作时理论上花费的时间更少,用户反而更容易花更长时间投入其中,结果延长了原本完成这一任务所需的时间。这也从另一个维度提醒我们重思什么是“效率”,当用户不再关心流程或最终产品,甚至记不清自己做了什么时,摆在面前的似乎是一个更残酷的权衡。

参考链接:

1.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

https://arxiv.org/abs/2506.08872

2.AI will make you a dumber writer, says science.

https://lithub.com/ai-will-make-you-a-dumber-writer-says-science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事关机器人国家标准!这场大会在... 今日,机器人与仿生国家标准技术研讨与实施推广大会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开幕。 活动现场,中国信通院、中国...
深信服超融合连续3年入选Gar... 近日,深信服在Gartner®发布的2份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报告中入选为「超融合领域...
原创 客... 虽然83配列键盘产品已经卷了好几年,但是硬件配置、填充方案以及设计上很多厂商还是在不断的优化更新。近...
三星申请音频扩展方法等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即时零售大战: 从流量争锋到数... [ 本地生活的竞争正从用户规模转向数字基建效能与生态韧性的终极较量。这已升维为系统、架构与算法的全面...
谷歌AI模型成本降低40%助力... 谷歌AI模型成本锐降40%:技术普惠浪潮下的开发者新机遇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一场由成本优化驱动...
技术、AI、脑机接口,喜临门的... 脑机接口(BCI)技术,这个曾经只出现在科幻影视中的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实奔来。 埃隆·马斯...
原创 俄...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财务动荡和层出不穷的诉讼后,俄罗斯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之一“喀琅施塔得集团”(AO K...
凯雪运输制冷取得具有凹槽的翅片... 金融界2025年8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郑州凯雪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将发放,卫星... 近期,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步伐显著加快,特别是在7月下旬以来,一系列重要进展引人瞩目。中国星网GW星...
央卫视迎新潮!新主播集体亮相,... 主编温静导读:多家电视台先后“上新”新闻主播,这些新鲜面孔的出现,为电视新闻的声画呈现带来新的可能,...
中国空间站完成空间生命科学在轨... 今年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携带23项科学实验物资上行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轨实验。1个多月来,各项...
2025数博会|亮点抢鲜看! 8月28日至30日,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
群核科技发布空间大模型,或解决... 8月25日,群核科技在首届技术开放日(TechDay)上正式发布其空间大模型最新成果:新一代空间语言...
中国移动携产业伙伴发布多项云智... “山西的煤,要变成算力的火。”8月22日上午,这句话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的会场里像火花一样蹦出来,...
元宇宙板块8月25日涨1.34... 证券之星消息,8月25日元宇宙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34%,中文在线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8...
厉害了!“沧州造”无人机刷新国... 8月22日,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科创园内,华鹰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华鹰应急无人机,历经...
不止于技术突破:华为湖北实践如...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8月20日,宜昌长江之畔的华为中国行2025・湖北新质生产力创新峰会,像是一场...
专家学者共探生物工程前沿科技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 中化新网讯 8月6日至8日,第二届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学术会...
加速数字人民币多场景应用 交通... 对于百姓而言,数字金融是什么模样? 在上海市民的生活里,数字人民币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词语,而是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