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 通讯员 高学成 陈星宇)近日,国内首个高原山区智慧梁场示范项目——云南交投集团云岭建设有限公司师丘高速第二总承包部智慧梁场正式投产,标志着高原山区公路梁场智能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在“巴掌大”场地实现产能跃升,为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科技赋能的“云南方案”。
据介绍,师丘高速第二合同段全长30.476公里,沿线森林覆盖率高、桥隧比达80%以上,10公里桥梁群需在9个月内完成989片箱梁预制。传统建设模式需3个梁场,而现场仅440米长路基可用。云南交投建设者打破“大面积平整场地”依赖,在路基挖方处创新建设智慧梁场,3个月完成从设计到投产,实现“零纵坡、全直线、快运输”的场地突破。
走进占地面积17.2亩的智慧梁场,钢筋加工区、移动模板台车区等功能区如汽车生产线般有序运转。立式钢筋弯曲中心将作业人员从7人减至3人,制筋效率提升3-5倍;7套磷酸铁锂电池驱动的移动箱梁模板台车摆脱电缆束缚,转场效率翻倍;60个高频振动器远程控制,混凝土密实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智慧梁场月均生产箱梁100-120片,较传统梁场效率提高45%,钢筋保护层合格率稳定在98%,混凝土外观达“镜面效果”。
智慧梁场的生物质智能蒸养窑成为绿色建造亮点。该系统以秸秆、木屑为燃料,14-16小时完成传统工艺7-14天的养护,热能利用率提升30%,能耗降40%、碳排放减70%,年消耗农林废弃物9000余吨,相当于种植1063万棵树的碳减排量。搭配数字孪生系统,通过BIM技术与物联网传感器,实现从原材料到箱梁架设的全流程智能管控,管理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作为高原山区公路建设新标杆,该智慧梁场实现“三降三升”——安全事故率、生产能耗、人力成本下降,生产效率、质量合格率、管理效能提升。项目同步推行高臂钻机、C50高性能混凝土等“四新技术”,截至6月27日,师丘高速第二合同段路基工程完成81%、桥梁工程完成58%、隧道工程完成92%,累计完成产值44.2亿元。这条滇东纵向运输大通道建成后,将为沿线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