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合集导航
☝点我浏览投稿细则
影像记录历史印记,光影书写时代变迁
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快门下显影,时代变革的壮阔图景在光影中沉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从人工操作到数字赋能,每一个生产场景都是人类智慧的生动注脚,每一处工业景观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集体记忆。
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冰冷的钢铁赋予温度,让机械的运转充满韵律。那些飞溅的焊花、精密的仪器、忙碌的身影,在快门声中凝结成永恒。这些影像不仅是工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与机器对话的诗篇,是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让我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共同描绘中国工业的壮美图景。无论是记录重工业的磅礴气势,还是展现智能制造的精密之美,抑或是捕捉产业工人的专注瞬间,都是对"中国制造"最生动的诠释。期待您的作品,为这个伟大的工业时代留下珍贵的视觉档案。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
精选作品
▲ 《劳模精神》©陈学明(江苏南通)
2023年11月24日拍摄于南通鸿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自动化程度高,一位劳模车床工正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之中,他目不转睛盯着加工零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优质水平,努力让企业产品畅销.永保企业兴旺繁荣。
▲ 《线路》(组照)©蒋春桥(广东广州)
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广东机器人集创中心,线路开关。
▲ 《工业·构成》(组照)©沈志坚(福建漳州)
▲ 《光蚀码头》©孙晓晨(辽宁大连)
2025年7月29日、大连市大连湾棉花岛、作品体现光影熔蚀金属结构为核心的意向,定格工业码头刚与柔的交织瞬间。
▲ 《云端铄影》©汪鹏(湖北黄石)
2023年和2024年拍摄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该作品是一组记录关于国家电网武南特高压在湖北黄石工程建设的作品。通过镜头记录下特高压建设者们身影在苍穹下显得渺小却又无比坚定,这些身影汇聚在一起,构成了特高压建设的壮丽画卷。该工程起于湖北武汉的武汉1000千伏变电站,止于江西南昌的赣江1000千伏变电站,途经湖北武汉、黄冈、黄石等地以及江西南昌、九江等地。线路全长约451.75公里,其中湖北段线路全长203.5公里,江西段线路全长248.25公里。
▲ 《矿山一角》(组照)©汪洋洋(辽宁本溪)
2023年至2024年拍摄于本溪南芬露天矿,歪头山等铁矿,作业现场一角。
▲ 《夕阳下的明珠湾大桥》©王诚杰(广东中山)
2024年8月8日拍摄于广东广州。落日余晖中,红色拱桥与水面倒影色彩绚丽,建筑线条优美,城市桥梁建筑的美学与自然景观融合之美。
▲ 《骆崃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王勇毅(重庆)
2025年8月拍摄于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承载中央、重庆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任务。
▲ 《天梯乐章走廊》©吴六平(安徽马鞍山)
▲ 《绽放的人生》©徐鹏(陕西汉中)
2023年5月12日拍摄于陕西汉中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名工人在切割钢筋。
▲ 《长江上的第四桥--枝城长江大桥》©杨邦新(湖北宜昌)
2014年8月24日拍摄于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国防和经济纵深防御能力,在湖北中部的枝城镇境内长江上修建的一座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大桥于 1969 年动工,1971 年 9 月建成通车,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设的第四座大型桥梁,将焦枝铁路与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 《大众汽车厂的停车场》©杨烨(广东佛山)
2022年拍摄于佛山市一汽大众车厂,车场的新车准备出售。
▲ 《大地主板》©詹瑞灼(福建南平)
2024年7月22日拍摄于福建省邵武市吴家塘工业园区,无人机俯拍工业园就像是个电脑主板,主板是电脑的主要部件,工业园区的开发使县城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就业、智慧农业,改善环境等,它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部件之一。
▲ 《油井不眠夜》©战志红(山东济南)
2022年10月拍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夜幕低垂,168平台不眠。慢门捕心跳,磕头机化作钢铁脉搏,在黄河口夜空奏出金色工业摇篮曲。
大数据推荐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线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