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完成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全域布局 智能仓群规模领跑亚洲电商物流
2025年7月2日,京东物流正式宣布完成第25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的全面投用,标志着其历时十年打造的亚洲最大规模智能仓群正式成型。这一布局覆盖全国核心经济带,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西北”五大枢纽网络,单日订单处理峰值突破2000万单,成为全球电商物流领域智能化、规模化运营的新标杆。
技术驱动效率革命,分拣准确率逼近100%
作为京东物流智能化的核心载体,亚洲一号园区集成了全球领先的物流技术。在武汉亚洲一号仓库,由京东智能仓储事业部王健坤团队研发的“北斗导航+视觉识别”AGV分拣系统,将分拣效率提升40%,差错率降至0.01%。该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实现室外厘米级定位,结合双目视觉技术完成室内±10mm级精准导航,解决了传统AGV在复杂场景下的路径规划难题。与此同时,成都、西安等园区应用的RFID射频识别与六面拍照智能扫描技术,实现包裹全流程自动分拨,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近一倍。
在存储环节,东莞亚洲一号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以近5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智能物流基地。其自动立体仓库可同时存储超2000万件中件商品,配合高速窄带分拣系统和环形分拣机,单日订单处理能力达160万单,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80%的京东自营订单履约。而在西北地区,兰州亚洲一号产业园通过不规则物品自动分拣系统,成功将本地牛羊肉运输成本降低50元/只,推动甘肃白银市快递业务量增长超30%,彰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实效。
绿色与柔性并重,定义行业新标准
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京东物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亚洲一号建设。西安亚洲一号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通过10万平方米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1200万度,满足园区80%用电需求,剩余电量并网销售形成绿色能源闭环。其“黑灯仓库”采用智能控温与自动断电技术,每分钟可节省电量2283度,相当于减少1.2吨碳排放。此外,园区应用的分布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可在用电高峰时缓解电网压力,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柔性生产能力则是亚洲一号的另一大突破。西安二期项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调整储位,将畅销品拣货路径缩短30%,配合20条全自动分拣线,在2023年“双11”期间创下单日处理200万件包裹的纪录。成都园区则依托大数据预测模型,提前将热销商品部署至靠近产线的储位,使“半日达”服务覆盖人口超1.2亿,成为西南地区消费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
链动区域经济,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
亚洲一号仓群的落地,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深刻改变了区域产业格局。在兰州,园区与中川机场形成14公里物流动线,通过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实现北上广深次日达、全国隔日达,带动甘肃生鲜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45%。在西安,亚洲一号与中亚国家建立跨境物流通道,使哈萨克斯坦面粉、乌兹别克斯坦干果的分拣时效提升30%,助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
据京东物流规划,未来两年将再投用近20座亚洲一号园区,实现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智能仓覆盖。同时,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路径优化算法已延伸至干线运输领域,通过整合实时路况与订单数据,将长三角地区平均配送时效从12小时压缩至6小时,运输成本降低15%。
行业分析师指出,京东亚洲一号仓群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电商物流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的新阶段。其以技术为引擎、绿色为底色、效率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全球智能供应链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义了物流产业的价值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