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大同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全流域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水质监测从小时级到分钟级的跨越,推动环保执法效率显著提升。
“该监测系统共设86套水质微型监测设备、76套留样器和25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市184个入河排口、污水处理厂及雨污管网等关键节点。”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量子点光谱传感器技术,约10分钟便可采集一次监测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在云平台计算,识别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数据关联问题。
据了解,传统监测手段响应时间普遍在4至6小时,相对滞后,且难以应对跨界水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全流域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可以采集实时、连续、趋势性的水质监测数据,当水环境恶化、污染物浓度升高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帮助执法人员迅速精准排查排污点位,及时发现污染事故隐患,实现靶向性治污管理。通过建立一套“监测—报警—执法”的完整污染执法快速响应机制,有效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守护碧水清波。 (李学林 纪元元)
(责编:李琳、刘洋)
上一篇:原创 手机怎么选?十大高性价比千元神机盘点,省钱指南!
下一篇:谁让充电宝“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