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地理墨脱自然中心正式落成,成为墨脱“科学+文旅”新地标。自然中心位于墨脱县游客中心二层,400平方米的通透空间内,天光透过莲花形天窗倾洒而下,成为视觉美和空间美的交汇点。这是中国国家地理从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到深度体验美的“科学+文旅”理念的全新载体,也是墨脱交通枢纽点上“交旅融合”的创新供给。
早在2024年,六座主题各异的中国国家地理自然驿站如星辰般在墨脱莲花公园串联起一条“科学+文旅”的独特线路,构建起覆盖区域独特自然生态的自然驿站矩阵,更获得全球建筑设计大奖设计类别金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联合公布的《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名单》。
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自然中心落成
墨脱自然中心是墨脱在地之美的科学表达和立体呈现,通过对墨脱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风物的深度挖掘、整理,转化为系统化、科学化的综合体验空间,以“拥有世界的墨脱”为叙事主线,由权威科学机构与数十位专家共同参与创作,门巴族歌手央吉玛等文化使者亦参与共建。约400平米的自然中心,承载着莲花秘境、世界之最、科考圣地等十余项主题展项,打造“秘境认知第一站”。
通过科学提炼与艺术重构,雅鲁藏布大峡谷亿万年地质史诗、九大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生态阶梯、门巴族和珞巴族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被浓缩于自然中心之内,让游客真正读懂墨脱,明白何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拥有整个世界”。
展厅中央,九大垂直自然带沿曲面展墙螺旋攀升,从热带雨林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冰雪带,每个自然带最具代表性的独特之处都一一呈现,宛若一部立体的生态百科全书。中国国家地理“封面打卡”、墨脱所拥有的“世界之最”“秘境之路”“科考圣地”等展项,以宏观叙事编织起了一张全面、科学、立体的认知之网。
而深入肌理的微观探索则让墨脱之美可触可感。立柱化身的雨林树木,16种明星物种立体呈现;2米高4层透明盒子装置中,一朵朵“墨脱云”悬浮其间,通透缥缈;4米长的多层亚克力渐变模拟雅鲁藏布江的流向;门巴竹编、乌木筷、门巴玖、珞巴藤帽等非遗技艺诉说日常智慧;江水咆哮、雨林虫鸣、民族音乐……16段声音让墨脱之旅声临其境;22幅今昔影像,见证墨脱的发展与蝶变;系列明信片,打卡属于自己的墨脱。这些微观肌理,是打开墨脱生物多样性的密钥。相信在离开自然中心展厅后,游客眼中的雨林藤蔓、山涧飞鸟,都将被赋予全新的意义。
科学赋能在地文旅
当科学遇见前沿科技,数字赋能为游客带来对墨脱的沉浸式体验。98寸触控屏幕中,播放着运用GIS系统结合C4D渲染技术精心打造的数字视频,高精度模拟墨脱地形与地质变迁;首个全交互墨脱旅游地图,27个旅游点位及村落的MG动画展示,让游客在指尖玩转墨脱。数字换装屏前,AI技术让游客瞬间“换”上门巴族、珞巴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数字科技成为连接人与土地的“翻译器”——它让艰深的地质板块运动地理知识转译为指尖流淌的江水光影,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瞬间“置换”,更使墨脱的生态多样性,通过孟加拉虎、小熊猫、猕猴、牛羚等野生动物的红外影像直抵人心。
墨脱自然中心的落成,是“科学赋能在地文旅”的深度实践,为墨脱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破解景区同质化难题,锻造独特科学IP,深度解剖提炼当地无可复制的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禀赋,将专业地质、生态、人文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互动体验,使“拥有世界的墨脱”这一IP具备坚实科学内核与鲜明辨识度。
中国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表示,墨脱自然中心系统挖掘阐释墨脱的在地之美,通过创意呈现有效串联起墨脱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索出科学助力文旅发展的新路径——唯有以本土为根基、以科学为骨、以文化为魂、以绿色为脉、以体验为桥,方能真正解锁一方水土的“极致之美”,让人们在独特的“科学+文旅”体验中,探索山河的壮阔与精微,真正收获“诗和远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