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简称“WAIC 2025”)在上海成功举办。会上,开源中国等多家单位共同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共同探讨开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正式发布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中国 — 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中国、中国开发者网络等机构,共同发布了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鼓励各方以开源为纽带,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开源合作,携手打造人工智能开源开放生态体系。
当前,由智能化驱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开源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倡议呼吁全球开发者、企业、学术机构与公共部门携手,以开源为纽带,支持产学研各界,共商技术创新路线、共促技术成果赋能、共建开放包容社区、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倡议提出五大方向:一是引领创新,驱动技术新突破。鼓励开源合作创新,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缩短创新链路。二是培育生态,探索共治新路径。支持开源基金会等开源组织加强沟通交流,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开源社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促进算力开放、数据共享、算法开源、应用探索,引导人工智能标准共建,促进开源生态与标准化进程协同发展。三是赋能转化,加速应用新进程。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智能体协议等基础规则共识互认,探索从研发端到产业应用的高效落地路径,以开源协作机制弥合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间的鸿沟。四是守护权益,尊重创新新价值。知识产权保护是确保开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尊重各方的知识产权,鼓励行业自律,支持开源许可协议跨境互认和合规使用,促进开源标准制定,保护开发者和社区的合法权益。五是开放共享,普惠全球新未来。秉持“智能向善”的理念,鼓励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开发者参与跨界合作,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开源中国致力于为开发者搭建高效的开源协作平台,汇聚全球优质开源资源,助力国内企业在开源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在数字技术高速演进、人工智能重塑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全球协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开源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精神,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携手全球伙伴共建共享,为推动构建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开源力量。
关于开源中国
开源中国(成立于 2008 年)致力于为开发者搭建高效的开源协作平台与 AI 创新支持,助力国内企业在开源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通过覆盖开源内容与活动、软件工程研发工具、人才培训和 AI 开发平台等多元产品体系,搭建起从社区学习、协作、研发全流程到创新高质量落地的完整链条,为中国开源生态与 AI 创新提供坚实技术基础和活力生态。
2013 年,开源中国发布代码托管平台 Gitee ,并于 2020 年开始牵头建设工信部国家开源托管平台项目。Gitee 于 2017 年上线发布针对企业级的研发效能平台 Gitee 企业版。截至目前,Gitee 已经服务 1350 万开发者用户、36 万家企业以及 2000 多家高等院校。
2020 年以来,开源中国深耕 DevOps 全生命周期国产替代方案,在满足开发者需求的同时,打造出一个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本土开源软件工具与生态,减少开发者对海外开源软件的过度依赖,构建安全可控的中国信息化体系。当前 Gitee DevOps 工具链已在金融、军工等关键领域实现 80% 市场渗透率,成为信创替代工程的标杆案例,验证了开源商业化的中国路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开源中国于 2024 年推出 AI 大模型平台模力方舟,首创“模型数据 - 算力调度 - 应用开发”全栈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模力方舟已汇聚 10000+ 模型,覆盖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语义理解、多模态等任务形态,可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运营商、制造、零售等多个行业场景。而在算力支持方面,模力方舟目前已支持包括天数智芯、沐曦、昇腾、燧原、壁仞等国产算力,加速推进国产 AI 应用的百花齐放。
开源中国下一步将以模力方舟为核心,打造全方位的 AI 业务布局,助力 AI 应用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和新质生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