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训练营
7月26日至28日,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这届大会整个展出的前沿产品达到了3000多项,其中有100多款都是世界首发或者中国首秀,参观的人数预计达到35万人次。
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科技前沿,本届人工智能大会最受关注的是“AI+软件+硬件”的结合,特别是智能机器人。
康迪科技(NASDAQ:KNDI)机器人技术总监崔广章接受“新爱播”采访时表示:这届人工智能大会有两个变化,一是与上一届相比参展厂商更多了,参展的产品更多了,二是产品的能力更强了,特别是工业智能机器人。
崔广章认为:工业智能机器人实验室验证的阶段已经完成,已经可以在各行各业快速落地了,将很快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他认为:硬件与AI的结合将推动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风口来了。
人类历史上,硬件驱动的创新浪潮至少发生了三次:蒸汽机时代,硬件与蒸汽动力结合成为“机器”;电气时代,硬件与电力结合成为“电器”;互联网时代,硬件与互联网结合成为“网器”。
智能时代,人类踏入了第四次硬件驱动的创新浪潮,硬件与AI结合成为“智器”。硬件创新的终极目的是让硬件/物体跟人一样聪明、灵活、有力量,第四次硬件驱动的创新就是让硬件变得像人一样聪明,直达硬件创新的终极目标。
每一次硬件驱动的创新都会给人类带来新工具、新服务,“机器”时代的汽车、轮船、飞机、火车,“电器”时代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网器”时代则有手机、电脑、平板等。“智器”时代呢?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机器人。
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伴随着产业创新与社会创新,比如在机器时代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与社会化大分工时代。新机器最终会形成新的社会基础设施,催生出新的文明。
康迪科技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服务及进出口贸易等。崔广章说:硬件创新时间久,周期长,社会意义重大,这是康迪科技一直坚持硬件创新的原因。
1
智器时代:第四次硬件革命
康迪科技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制造业历史,具有样本意义。2002年康迪科技创立,主要业务是生产微型专用服务车。一年前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制造站在了新时代门口。虎啸龙吟,虎已出山,龙正腾空。
2006年康迪科技开始研发纯电动车辆,两年前在美国,一名爱飙车的年轻富豪倾其所有投资了一家初创的纯电动车公司630万美元,成了最大的股东,这家纯电动车公司叫特斯拉,这个年轻人叫埃隆・马斯克。
那时候,中国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二十年后,埃隆・马斯克登顶成了全球首富,他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康迪科技是一家有远见的公司,它不止踩在了新一轮全球化的脉搏上,还瞄准了科技树生长的方向。
埃隆・马斯克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硅谷得天独厚的风险投资环境,这是特斯拉活下来并且跑在所有选手前面的原因。康迪科技也意识到了风险投资的迫切性,2007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与吉利合作成立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康迪电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累计销量超7万辆。那一年,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才刚刚开始量产,也是那一年,蔚来成功上市,理想、小鹏上市还得等到两年后,今天如日中天的小米集团还要到三年后才宣布造车。
“蔚小理”与小米集团都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家用轿车赛道厮杀,康迪科技选择了更安全的发展方向,即非公路车方向。2022年,康迪科技开始产品转型调整,研发生产纯电动高尔夫跨界车、UTV、ATV、沙滩车等非公路用车并投放市场。
2024年,新产品线和销售策略取得了成效,并积极扩展市场到美国、东南亚和欧洲。2025年5月,首台“美国制造”的高尔夫球车顺利下线。
比较而言,非公路车竞争强度小于公路车,海外竞争强度小于国内,康迪科技选择的是海外非公路车市场。这是“闷声赚大钱”的模式,康迪科技走得更稳健了。
2022年,OpenAI发布了基于GPT-3.5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2,凭借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迅速引发全球关注。对于车这个行业而言,能源方面的纯电创新刚刚结束,智能革命接踵而至。
公路车与非公路车赛道不同,发展路径却是相似的:这一轮产业革命有两个创新引擎,一是能源革命,二是智能革命。能源革命是第一阶段,智能革命是第二阶段,即使赢得第一阶段也可能失去第二阶段的船票。狭路相逢勇者胜,除了直面挑战别无选择。
2025年6月,康迪科技宣布携手云深处科技推出智能机器人产品线,加速布局AI驱动的智能出行与高端装备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能高尔夫球童机器人,二是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
智能高尔夫球童机器人具备自主移动能力,可以提升球场用户体验与便捷性;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面向工业与公共安全场景,具备复杂地形的自主导航巡检能力。
1776年,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783年,全球第一艘蒸汽船“派罗斯卡夫号”下水,1814年乔治・斯蒂芬森完成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车,火车出现了,汽车、飞机紧随其后,波澜壮阔的“机器革命”渐次展开。
1882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感应电动机,同一年爱迪生在纽约珍珠街发电站合上电闸,为曼哈顿金融区的400盏路灯和82个用户供电,随后电话、电扇、电视机、冰箱出现,“电器革命”揭开了序幕。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随后数十年,台式机走上了全球用户的办公桌、书房,年轻人随身携带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24小时随身,人类进入了“网器”时代。
世界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站在第四次硬件革命,即“智器时代”的门口。拥抱“智器时代”,康迪科技是这一宏大背景下的无数个体叙事中的一个,他们的故事有一个共同的标题,即“硬件觉醒”。
2
商业闭环: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
在WAIC现场,云深处科技打造了行业应用展示区,首次展示行业级四足机器人全流程巡检作业场景,生动呈现了四足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实战能力。在云深处科技与康迪科技的合作中,康迪科技负责将这些能力在北美的场景中落地。
出海三十年,中国制造业在海外形成了商业闭环的能力,这已然成了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康迪科技就具备了这种能力。最近这些年,一些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全球领先,比如作为杭州“六小龙”的云深处科技。
中国制造助力中国科技出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范式”,云深处科技与康迪科技的合作就是这种新范式的落地。
康迪科技在美国有一个工厂与仓库,位于美国偏南和墨西哥交界的达拉斯,常年因为安保问题丢失东西。美国法律对隐私要求比较严格,不能随意多处放置安防摄像头,即使摄像头拍到偷盗者,由于摄像头太少也不能形成证据闭环。
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请人定期巡检,美国人工成本很高,工资5000/月美金起,再加上员工福利及其他支出,一个员工的成本一般超过7000美金/月。
康迪科技自主开发的面向工厂安防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解决了上述问题。康迪科技在美国有很多合作伙伴,包括商超、高尔夫球场、工厂等,这些合作伙伴也跟康迪科技一样被安防问题所困扰,智能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有望更好的解决这类痛点。
这些伙伴是康迪科技多年深耕欧美市场的结果。除了丰富的伙伴基础外,康迪科技品牌已经获得了用户认可,在北美具备成熟的销售网络,进驻了上千家商超,如lowe's,costco等,也覆盖了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的经销商网络。
康迪科技CEO陈峰说:“我们康迪科技在中国台湾、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兰市均设有工厂,在北美非公路车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商业闭环的能力曾经是制约中国企业出海的瓶颈,中国企业曾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03年一起中美之间的“商业欺诈案”震惊全球,美国公司APEX骗取了中国长虹货款约46亿元,除了长虹外受害的中国企业还有江苏宏图高科、江奎集团、中国五金制品进出口公司等,金额从数亿到数十亿元不等。这样的涉案金额在今天看来不算很大,在当年看来却是天文数字。经此事故后,长虹当家人倪润峰下课,曾经的中国家电龙头长虹一蹶不振。2010年,长虹确认公司对APEX应收账款余额计提坏账准备22.92亿元。
APEX事件的背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纷纷出海,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品牌、没有渠道,没有商业闭环的能力。中国企业的做法是OEM(贴牌生产),长虹贴的就是APEX的牌子,以这种方式进军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市场。
同样的产品,贴了APEX的牌子就能通过美国的行业标准检测,就能进入美国的渠道,比如bestbuy、沃尔玛等,长虹的牌子就不行。再加上中国企业又不熟悉美国的法律法规,就产生了很多纠纷,APEX事件只是其中之一。
陈峰说,中国制造业出海二十年,基本上解决了商业闭环的能力问题,品牌、渠道、在地生产与制造、法律法规等问题。
中国科技这些年突飞猛进,特别是AI方面,AI与硬件结合是未来的趋势之一,智能机器人将是其中的大类。中国科技借助中国制造出海,会成为中国科技出海的新范式。
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描述未来愿景时说:康迪科技的征途不仅在新能源领域,还会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将充分发挥生态协同作用,依托成熟的全球化供应链,助力中国技术出海,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
“我们对北美安防场景了解得比较深刻,我们跟云深处科技达成深度合作,我们的团队做的是集成应用创新,把软硬件的优势融合起来,研发重点集中在安防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平台。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四足机器人、无人车、智能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我们都将其模块化。通过我们研发的“云-边-端”协同的智算系统把它给组合起来。”崔广章说。
回望过去中国制造出海二十年,展望未来中国技术出海二十年,康迪科技与云深处科技的合作具有特别的意义。
3
深挖场景:从制造到智造产业升级
从概念普及到规模化量产最缺的就是场景,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康迪科技不缺场景。借助AI东风,深挖场景,康迪科技迎来了新的机会。
在崔广章看来,当下AI原生与智能终端的融合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这种融合正在重塑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他认为当解决人工智能落地问题,即解决实际场景中的真实需求之后,可以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主张。
康迪科技和云深处科技的合作,除了北美安防巡检四足机器人解决方案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发高尔夫智能装备:云深处科技主导提供零部件,球童机器人核心技术,康迪科技开发场景适配的解决方案。
深挖场景,康迪科技站上了一个新的赛道,即“AI+体育”,高尔夫场景中的经验可以在其他体育运动中复用,比如网球、羽毛球、篮球等。
“制造”升级“智造”的多元应用场景对康迪科技来说是必然趋势。董学勤说:在不久的将来,叠加更多技能的机器人会被生产出来,成为北美“打工人”,比如可以代替球童捡高尔夫球的机器人等…这样的经验可以在其他场景复制。
“AI+体育”是一个大赛道,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星创业公司,比如pongbot,其专注于乒乓球和网球领域的机器人及相关产品研发,推出的发球机器人是全球首款类人型发球机器人,可完全模拟人类教练发球行为。
在未来人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体育教练: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人体动作信息及回球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输出可量化、可视化的训练数据,未来的智能设备能实时进行技战术分析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
陈峰说:“尽管具身智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行业关注度正在从B端转向C端,机器人不再只是‘烧钱’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机器人产品掏钱。”C端市场的爆发力更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变革浪潮,不仅覆盖传统汽车,更延伸至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多用途车等非公路车辆领域。”董学勤认为固态电池的安全、续航与补能是行业焦点,固态电池有望解决这些核心问题。
康迪科技早在十几年前就涉足换电技术,近期将推出新的换电产品。有消息称康迪科技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参与建设宁德时代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
“硬件觉醒”,康迪科技正在重构自己的业务版图,非公路车(如UTV、高尔夫球车)的研发、制造与出口是基础,智能机器人、能源换电装备、新能源户外运动及出行产品三大业务是翅膀,共同推动公司在AI时代的产业升级。
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26.1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 119.6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4%。
其中,仿生四足机器人狗细分市场预计在2033年将达到56亿美元,2026–203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5%。北美地区在2023年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主要由国防、工业与智能装备应用驱动。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预测,在海量数据和算力提升的基础上,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感知技术的逐步成熟,各类数据驱动、自主决策机器人、无人驾驶运输等方面的商业实践将陆续问世,这些进步将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近日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保姆机器人会成为比汽车更普及的家庭基础设施。智能时代,拥有“制造能力+商业闭环”的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深挖场景出奇迹,康迪科技正在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