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位于智利的ATLAS系统(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捕捉到了一个暗淡移动的光点,起初,它被临时编号为“A11pl3Z”,在此之后,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数据计算了它的运行轨道,结果让所有人精神一振:这家伙的轨道是一条极为夸张的双曲线,并且其速度达到了大约每秒60公里。
因为这样的情况就清楚地表明了:它来自太阳系之外。于是“A11pl3Z”被正式命名为“3I/ATLAS”,其中的“3I”代表的意思是:它是人类发现的第三个星际来客(此前的两个分别是2017年的“奥陌陌”和2019年的“鲍里索夫”)。
星际来客3I/ATLAS很快引发了众多关注,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提出各式各样的猜想,其中最引人注目,应该就是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提出的观点。
勒布指出,3I/ATLAS几乎是贴着太阳系的黄道面飞过来的(倾角只有大约5度),并且是逆行轨道(相对于地球等行星),这样的轨道使得它能非常接近金星、火星和木星,具备借助这些行星释放探测器的可能。
而在抵达近日点时,它正好位于太阳背后(相对于地球),这便于它执行一些需要隐蔽的操作(例如在人类无法观测的情况下,向地球释放探测器)。
所以勒布大胆猜测,由于3I/ATLAS的轨道看上去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它的个头很大(当时估算为直径约20公里,远超“奥陌陌”和“鲍里索夫”),因此它可能是一艘外星飞船。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令人期待,难道我们真的要和外星文明进行第一次接触了吗?然而科学界对勒布的这种观点却普遍持质疑甚至反对的态度,为了确定3I/ATLAS的真实身份,天文学家们迅速行动起来,动用了大量的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
(↑来自拉斯昆布雷斯天文台的观测数据)
(↑来自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
(↑来自双子望远镜的观测数据)
前期的观测数据显示,3I/ATLAS不像小行星那样轮廓分明,而是显得有些“毛茸茸”的,这暗示它可能存在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天文学家猜测,这应该是彗星的“彗发”。
到了2025年7月21日,天文学家又得到一个重要线索:这一天里,哈勃望远镜首次拍到星际来客3I/ATLAS。
在哈勃望远镜的镜头下,3I/ATLAS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光斑,而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核心周围确实包裹着一团巨大的“云雾”(也就是之前猜测的“彗发”),除此之外,图像中还能看到一条不甚明显的、短短的“尾巴”,天文学家认为,这应该是彗星的“彗尾”。
(↑来自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
另一方面,基于其他望远镜的数据分析结果也陆续出来了,分析结果显示,3I/ATLAS的光谱特性与含冰、尘埃的星际彗星组成高度吻合,未检测到异常金属反射或人工材料信号,并且也没有发现任何人造推进或能量释放特征。
(↑来自维拉··鲁宾天文台的观测数据)
就这样,在综合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影像,以及后续的数据分析结果之后,天文学家现在已基本确定了3I/ATLAS的真实身份:它应该就是一颗星际彗星。所以那些期待着外星飞船、准备和外星人打招呼的朋友们,恐怕是要大失所望了。
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3I/ATLAS的直径,已从之前的大约20公里修正为大约11.2公里,它正在向太阳系的中心区域飞来,预计将在2025年10月29日到达近日点,也就是它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届时它将距离太阳大约1.36个天文单位,位于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3I/ATLAS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有1.8个天文单位,而这样的距离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它会撞上地球。
天文学家表示,3I/ATLAS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极为宝贵的研究星际彗星的机会,在其最接近太阳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加活跃,“彗发”和“彗尾”也会变得更明显,而这段时间将会是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彗星活动和物理特性的黄金时期,届时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也将对其进行观测,以进一步确定它的真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