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奖“瘦身”,三个“新高”传递怎样的风向标
创始人
2025-08-27 03:40:43
0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天(8月26日)揭晓。这一上海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不仅是对所有获奖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褒奖,也是一座风向标、一根指挥棒,将凝聚广泛共识,明确创新方向和价值导向,吹响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时代号角,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注入更强动力。

本次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06项(人),其中人物奖15人(科技功臣奖2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0人、国际合作奖3人),自然科学奖56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技进步奖97项、科学普及奖8项。

纵观沉甸甸的榜单,授奖总数持续“瘦身”的同时,重量级奖项稳步增长,创新“三高”趋势鲜明:基础研究项目占比近20年最高,自然科学奖顶刊论文翻番,高等级奖项产业集中度更高——上海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跃然纸上。

凸显原创力:自然科学奖占比创近20年新高

昨天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总数比上年的214项(人)略有减少。在此情况下,重量级奖项和重大基础研究类项目的数量仍稳步增加,聚焦国际前沿科技的特色进一步凸显,折射出上海近年来持续加大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投入、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的成效。

今年自然科学奖共授奖56项,比去年增加了10项,在全部奖项中所占比重也从24.6%提升至28.6%,创下自2006年设立自然科学奖以来的新高(当年占比仅9%)。

如果再从获奖率(授奖数占提名数的比例)这一指标来分析,本次自然科学奖项目的获奖率为23%,明显高于科技进步奖的16%,也体现出上海对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视程度和鼓励力度正在持续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获得本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18个项目,产生了22篇发表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刊(含子刊)上的论文。与去年的10篇相比,骤增了120%,凸显出上海原创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18项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均呈现出良好应用价值或潜在应用前景。比如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关于亨廷顿病机制与靶向干预策略的研究,其技术转让许可达3.7亿元;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的研究工作,有望让植物生物学领域“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梦想成真。

强化支撑力:高等级奖项近半出自三大产业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不仅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还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今年的评奖也集中体现了这一战略取向。

在今年的高等级奖项中,近半数(49.2%)成果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相关。其中的科技进步奖项目均已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助力多个产业领域升级。比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三年销售收入38亿元,税收3.5亿元;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1类新药呋喹替尼,为靶向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这一国际性难题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已在中、美、欧盟、日本等9个国家或地区获批,去年全球销售额破29亿元。

本次获得技术发明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的15个项目,全都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其中,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项目“空间站对接与转位机构关键技术及应用”,实现了航天核心技术与装备重大突破;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面向高功率储能应用的双高混合型器件关键技术”,破解了制约高容量储能与高功率放能的世界级难题,在国家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汇聚协同力:企业贡献占据“半壁江山”

今年不少获奖成果都显示出鲜明的“跨界协同”特征,通过不断汇聚多元主体和跨域创新资源,上海正在加速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

“跨界协同”一方面表现为产学研多元主体的协作。今年所有获奖项目共涉及686家完成单位,其中企业336家,占比达49%,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可用“半壁江山”来形容。值得一提的是,这336家企业中有93家民营企业,占比28%,显示出民企正在硬核科技的创新和转化一线扮演重要角色。

“跨界协同”同时也体现在打破行政区划的联动创新和优势互补上。今年,70%的获奖项目由多个单位合作完成。而在所有完成单位中,来自外省市的占30%,比上年度提升了3个百分点。这种跨地域的创新协作,不仅有利于打破科研与产业资源衔接的空间壁垒,也可放大区域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的乘数效应。以这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复杂原料百万吨级混合二甲苯关键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为例,该成果先后在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国石化海南炼化等10家企业成功应用,为全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圳市烨兴智能:2025年7月... 【深圳市烨兴智能空间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7月申请“基于机器学习的ETFE膜结构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华依科技跌1.25%,成交额1...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8月26日,华依科技跌1.25%,成交额1.11亿元,换手率2.90%,...
国产算力多因素催化,AIDC配... 华鑫证券近日发布电力设备行业周报:产业升级上,“国产芯片+液冷技术”双轮驱动重构算力基建:华为昇腾9...
深圳智显视界申请图像处理相关专...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智显视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图...
良信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良信股份(00270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AI视频生成走向规模化应用 本报记者 孙奇茹 花300多元成本,就能制作一部科幻短片?过去需要一整支团队才能完成的视频制作,如今...
工业数据中台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 来源:数之能 工业数据中台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核心基础设施的角色,通过整合、管理和利用全链条工业数据,...
特发信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特发信息(00007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东珠生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东珠生态(603359)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啥?机器人给鸡蛋缝膜还能孵出小... 医生使用手术机器人成功为鸡蛋完成破损蛋膜缝合,并在21天后成功孵出小鸡。缝线仅0.1毫米,缝完滴水不...
中外观众齐欢呼,1.2万架无人... 8月26日晚,深圳人才公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在此上演,市民游客纷纷高举手机记...
上海科技奖“瘦身”,三个“新高...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今天(8月26日)揭晓。这一上海科技界的年度盛事,不仅是对所有获奖单位和...
AIGC创新赛在莞收官!滨海湾... 8月25日下午,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决赛总结暨颁奖仪式在东莞迎宾馆举行。本届A...
双碳研究 | 中国在南极洲发现... 中国在南极洲发现“冰冻能源”—— 运行速度达186英里/小时,有望为南极洲供能 【ecoticias...
被全球AI预测为诺奖大热门作家... 在这光影交织、细语低喃的世界里,万物皆有灵魂。树木拥有树木的灵魂,花朵拥有花朵的灵魂,空气有它的灵魂...
亿纬锂能取得一种电池包专利,简...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开学在即,情绪有波动?中小学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6日讯 夏日时光悄悄过去,岛城的中小学生即将回到可爱的校园,想到马上就要见...
船底座星云奇观:巨型尘埃柱内,... 近日,天文学界传来了一则令人惊叹的发现:在遥远的船底座星云中,一座巨型尘埃柱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AI专题:2025年中国AI ... 今天分享的是:AI专题:2025年中国AI Agent(智能体)最佳实践应用榜单(1) 报告共计:1...
6G时代:高通庄思民展望边缘A... 在近期的一次深度访谈中,高通技术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庄思民博士,在北京高通办公室内,详细阐述了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