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天眼供电服务队队长杨昌春站在FAST运行监控平台前向大家展示,“鼠标一点,整个‘天眼’的供电状态实时可知、可判、可控。”
这一幕,是该局从传统保电迈向智慧运维的生动缩影。
↑2024年9月25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全景照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如何实现严苛的电力保障?服务队以数字化手段交出了答卷:在FAST示范区全面部署电鸿物联网终端,如同编织一张感知神经网络,构建起“可观、可测、可控”的数字电网系统。再结合专用UPS电源、滤波设备等定制化措施,将区域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7%,电压合格率提高至99.999%,以电力零波动守护“天眼”的每一次聆听。
↑图为“中国天眼”接收脉冲星信号模拟图。新华社发(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供图)
在天眼供电服务队办公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电网的各项数据——这是依托电鸿技术构建的FAST运行监控平台,实现了物理电网在数字空间中的“全息镜像”。“平台可对配电设备进行智能研判与预警,借助大数据实时分析,实现了‘全景看、全维判、联合巡、协同维’的智慧运维新模式。”杨昌春说,该模式在提升FAST核心区供电质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预计一年可减少现场人工巡检400余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发扬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