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今天,距离数学家陈景润离世已有29年。
提起陈景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一个不善言辞、沉浸在数字世界的“怪人”形象,他蜗居在6平米小屋,用几麻袋的草稿纸,向“哥德巴赫猜想”这座数学高峰发起了震撼世界的冲击。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历史的尘埃中移开,投向他的家庭,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了:
陈景润唯一的儿子陈由伟,没有走上基础数学研究的道路,而是身着西装,成为了知名信息科技公司“美亚柏科”的副总经理,在商界纵横捭阖。
从纯粹的数学王国到纷繁的商业世界,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发问:这是对父亲精神的“背离”,还是一种更高阶的传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事情的起点,去看看这个家庭中,另外一位女性的伟大选择。
她的事迹,是解开所有谜题的钥匙。
金子般的心,只有由昆看得见
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了北京309医院,在这里,他遇到了前来进修的29岁女军医由昆。
那时的陈景润,已因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名满天下,但在生活中,他依然是那个木讷、不善交际的“书呆子”。
他对由昆一见钟情,搭讪的方式堪称“直男典范”——直接跑到值班室问由昆:“你爱人在哪个单位工作?”得知由昆单身,他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为了创造相处机会,他提出“一起学习英语”。
当陈景润鼓足勇气表白时,他说的话朴实又沉重:“我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你不同意,我尊重你的意见,只是除了你,我也不会结婚了。”
这句话,打动了由昆。在征求了作为老军人的父亲的意见后,她决定接受这份真挚的感情。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
1980年,就在由昆从武汉来到北京准备完婚时,陈景润却突然提出“悔婚”。理由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到了冲刺阶段,害怕婚姻会让他分心。
面对这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由昆没有哭闹,更没有转身离去。她选择了留下来,含着泪对陈景润承诺:“景润啊,你放心吧,我婚后决不会妨碍你,拖累你,我会更好地帮你,支持你……”
这是一种怎样的理解与包容?
在由昆眼中,丈夫从来不是什么“怪人”。
她曾说:“他感情比一般人丰富,且明白事理,特别是他的心,像金子一样。”
由昆看透了陈景润笨拙外表下那颗纯粹、善良、对科研爱得深沉的内心。她知道,陈景润不是不爱她,而是太爱数学,太爱这个国家,以至于害怕辜负任何一方。
最终,在研究所领导和导师华罗庚的关心下,两人于1980年8月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由昆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她的诺言。她不仅承担了所有家务,还常常帮助丈夫誊写密密麻麻的数学手稿,成了他的“秘书”和生活中唯一的依靠。
1996年,陈景润病逝,年仅45岁的由昆成了单亲妈妈。
她拒绝了所有的再婚建议和追求者,独自一人将15岁的儿子抚养成人。
每年,她都会去丈夫的墓前,陪他“说说话”。她用一生的坚守,守护了这份爱情,也守护了陈景润精神世界的完整。
另一种传承:从“1+2”到商业版图
在母亲由昆的羽翼下,陈由伟长大了。
但作为“天才之子”,他的成长之路充满压力。所有人都期待他能“子承父业”,成为另一个数学天才。
这种期望,一度让陈由伟产生了叛逆心理,他刻意回避数学,高中选择文科,大学远赴加拿大攻读商科。
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左右。
在国外读书的陈由伟,偶然翻阅父亲证明“1+2”的手稿。
那些密密麻麻、严谨优美的数学符号,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他。那一刻,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世界——那是一个纯粹、专注、为了一个目标可以倾尽所有的世界。
这个发现触动了陈由伟,他做出了一个让母亲由昆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从商科转向攻读应用数学硕士学位。
他说,他越来越喜欢数学,也觉得应该去圆父亲的梦。
然而,圆梦不等于复制。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后,陈由伟没有成为一名基础数学家。他坦言,基础数学研究太难了。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回国从商。
他先是在银行工作,后来进入科技领域创业,目前担任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总部的副总经理。
从表面看,陈由伟的选择似乎离父亲越来越远。
但实际上,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继承了父亲的精神内核。
陈景润的精神是什么?是专注、是严谨、是解决难题的决心,更是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怀。
陈景润曾在美国讲学半年,省吃俭用,将省下的7500美元酬金全部上交国家,他说:“国家还不富裕,能省则省。”
陈由伟将这种精神转化到了新的战场。他投身于信息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用商业和科技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
这与父亲用数学服务于国家科学事业的追求,本质上是相通的。
更重要的是,陈由伟没有忘记父亲的数学遗产。他担任了陈景润科学基金会的理事长。2024年7月29日,在该基金会的推动下,首届“陈景润奖”正式颁发。
这个奖项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为“锦上添花”,而是旨在“雪中送炭”,专门资助和支持那些在数论与代数领域做出杰出成果,但尚未获得突出荣誉的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
在颁奖典礼上,陈由伟代表母亲由昆致辞。
他用自己的行动,将父亲对数学的热爱,转化为了对下一代数学家的扶持与激励。
他没有成为陈景润,但他正在帮助更多“未来的陈景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