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乐琪 柴嵘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如期举办。今年,位于首钢园2号馆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以“智领未来,健康生活”为年度主题,汇集大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公立医院、中医药机构、科技产业园区,向观众呈现健康卫生领域创新成就,搭建服务展示、交易洽谈、科研转化、国际合作的高质量平台。
在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参观者体验LED近视光疗仪。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在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一台自动循经护穴的中医机器人吸引参观者驻足了解。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公立医院AI产品亮眼
一批由本市公立医院自主研发的AI(人工智能)产品在专题展集中亮相,展现AI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
一枚长约2厘米的小“胶囊”,就能为患者带来“居家检查、云端诊断”的消化道检查新体验。在优促计划展区,北京友谊医院带来的AI全景重构与自主巡航胶囊诊疗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这款胶囊内镜无需麻醉、无创无痛,患者可居家通过互联网医疗完成检查及诊断。”友谊医院副院长李鹏介绍,这款产品实现1比1全景重建消化道影像,能够帮助医生在3至5分钟内完成全消化道观察。目前,机器人已在友谊医院和外地的多家医院应用。
服贸会现场,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施维手持一台轻巧的仪器,对着观众的眼睛一扫,不到一秒,屏幕就清晰显示出眼底图像。“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手持智能眼底相机,不用散瞳、操作简单。”施维介绍,这套0至6岁儿童眼保健AI分级诊疗筛查系统主要面向基层,它在一秒内即可自动捕捉屈光数据,全面评估儿童远视储备及角膜发育情况。所有筛查数据均由AI自动判读,基层医生借助系统能快速获得专业判断,孩子们有望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专业的眼健康筛查。
“融融,得了脂肪肝需要注意什么?”一名观众对着手机屏幕上AI“肝胆超级医生”询问,虚拟医生迅速回应,以清晰易懂的语言提供饮食、运动建议。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研发的这套系统,收录了海量肝胆疾病患者数据及相关指南,已在清华长庚医院小程序上线,并在昌平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部署。
大企业新技术首发首展
在企业展区,GE医疗、西门子医疗、迈瑞医疗……各大医疗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事”,一批重磅产品首发首展。
纳通科技集团带来了国内首款运动医学手术机器人。产品依托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实现了术前精准规划、术中自动操作的一体化智能流程。“术前,融合CT与核磁影像,系统可重建患者膝关节三维模型,自动满足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规划。术中,机械臂能实现亚毫米级精准定位,自动完成骨隧道钻取等关键操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大幅提升手术精度、减少人为误差,还可实现运动学与动力学双重评估,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助力运动损伤患者更快康复。目前,机器人已在清华长庚医院、海淀医院等投入临床应用,并有望推广至更多医院。
在GE医疗的展位上,中国首款深度学习PET/CT首发首展。“该设备全流程由AI辅助操作,能够更加精准地采集有效信号,相较于其他同类设备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检查时间。”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搭载了“深脑诊疗平台”,它能精准透视脑皮层,并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分析,出具精准的结构化报告,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全链路诊疗方案。
数智引领中医药“潮”起来
在数智之风的吹拂下,传统的中医药也变得“潮”起来。今年的中医药主题活动展区吸引了线上线下共70家中医药机构参展,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中医药的新国潮魅力。
广安门医院将“中医未来诊室”搬进了展区,引得许多观众驻足、体验。“有高血压吗?平时吸烟吗?”“高血压大概10年了,不吸烟。”在透明的诊室内,医生正在给一名参与体验的观众把脉。诊台旁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问诊对话。问诊结束,“智慧”医生仅用几秒钟就生成了一份完整的门诊病历,涵盖患者主诉、处方推荐、复诊建议等。“中医智慧诊室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将打造成覆盖门诊、住院、手术、查房等全场景的服务智能体,节省临床医生的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未来,患者完成诊疗后,还能添加随访机器人,获取全天候的随访咨询服务。”工作人员介绍。
除此之外,自动循经护穴的中医机器人、个性化减重四诊仪、一站式“自助诊室”……众多中医“黑科技”集体亮相,向观众展示中医智慧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相关新闻
本市开建
医疗人工智能中试基地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服贸会上,医疗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启动。基地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以精准诊疗为导向,服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行业主体,打造“需求验证-产品研发-应用推广”全流程服务体系,加速医疗人工智能成果孵化,让医疗健康服务更加安全、高效、公平、可及。
在生物医药制造方面,中试基地将构筑新一代研发基础设施,构建“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审批”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药物研发智能化转型,实现全流程提速增效,释放生物医药制造创新潜能。
市卫健委表示,本市将充分发挥医疗行业应用场景广、数据体量大、病种覆盖宽、服务纵深长、三医联动信息化基础好等特点,聚焦行业共性问题,构建行业共创平台,打造医疗领域智能研发应用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