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回购 能扛起反转的大旗吗?
证券市场周刊
2024-01-19 18:14:34
0

原标题:腾讯回购 能扛起反转的大旗吗?

港股连续四年的下跌,足够令市场悲观。而整个市场的低估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既然这么便宜,上市公司们加大回购,其实是必然也是明智之举。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就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本刊特约作者 林松立/文

整个港股市场,在2023年回购金额创新高,210家上市公司共计回购1259亿港元。而2020年至2022年港股公司回购金额分别达159亿港元、381亿港元、1048亿港元。

当然,整个港股市场的低估,也是肉眼可见。

既然这么便宜,为何不回购股票?

回购是一个重要手段

参照海外经验,欧美日的资本市场已经成熟了多年,回购股票是一些经营较好的公司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比如苹果公司。

苹果可以称为美股市场最杰出最完美的代表之一。在过去的十年里,苹果管理层大约拿出了所有的利润,差不多6000亿美元用于回购股份。在几乎把所有现金流用于回购的同时,苹果还发行6%的企业债,用于日常经营,因为偿债的利息可以抵扣一部分税款。并且公司还把回购回来的这一部分股份给注销了,由此,苹果公司股份大约减少了40%。当然,苹果是一个全球企业,它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自国际其他国家,如果把这部分收入汇回美国国内的话,还需要额外征收一部分税。但这并不是苹果大力回购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苹果这样经营非常好、每年利润非常出色、每个月都要流进大笔现金的公司,当它在市值低谷时,手里的现金,不是被以现金股息的方式派发给各个股东,而是直接用于回购。

因为,持续回购,一方面等于源源不断地新看好苹果的资金强力买入;另一方面,流通股减少了近40%!这两个方面因素叠加,导致了苹果公司的PE高达30多倍。

顺便再说一句,如果在PE高达30多倍的时候,还持续回购,那么这个操作相当值得商榷。

港股公司的回购

既有参照经验,港股又很便宜,为何它们不回购股票?

原因有很多,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有不少是国有控股企业。国资企业的回购,程序相对复杂,也不是一般管理层能全权做得了主。

那民营企业呢?更多的是认知问题。并不是严重低估了就必须回购。好比二十几年前,跑步的人很少,可现在几乎每个城市每年都要举办好几场马拉松比赛,能完成全程四十几公里的,绝对人数是相当地多。即使如此,发展到这个阶段,绝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认识到,心血管和心脏方面的疾病,可以通过跑步这类有氧运动而大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所以一群人已经跑马拉松了,周边一大堆人却不知道这些人在干啥。

而且,谁说没有回购?其实不少公司加大了回购力度。比如腾讯控股,持续回购,每天3亿港元,后来增加到每天4亿港币。市场戏称之为“腾四姨”。前不久规范游戏行业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当天,腾讯股价暴跌,当日公司把回购金额提高到10亿港元,“腾四姨”变成了“腾十姨”。10亿港元回购金额持续了8天,之后降低。看来,腾讯对于回购的认知,还有待提高。

个人认为,腾讯可以持续维持每日回购10亿港元的规模。原因是港股对回购有很多限制:财报前一个月内不能回购(那一年有四个月是不能回购的);回购的价格不能超过前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的5%。等等。

而腾讯现金流很充足,现在战略投资上,远不如以前的机会多了。腾讯以前投了很多项目:美团、拼多多、滴滴、京东等基本都战略入股了。现在持有的拼多多,市值差不多2000亿美元。腾讯一边可以持有的涨幅较高的股票资产一边回购自身股票,一天10亿港元,并非不可实现。

港股中,腾讯2023年回购额达484亿港元,占港股市场回购总额的38.46%。。如果2024年以每日5亿港元回购金额来计算,全年大约900亿港元。对比苹果的回购力度,腾讯当然远远不足。在目前的价位上,腾讯即使每日回购20亿港元,都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认知决定资本市场上的决策,能做到每日5亿港元回购,也已经很好了。

阿里巴巴近期也公告,2023年全年回购金额95亿美元,并且把这部分股票予以注销(减少了3.3%的股份),公告称,在董事会授权的股份回购计划下仍余117亿美元回购额度,时间有效期到2025年3月份。

港股低迷已久

经济不好,所以股市不好?事实上,股市经常跟经济不同步。经济不好,股市反而经常暴涨,因为市场预期会实施量化宽松。资本市场经常这样,投资者疯狂起来砸锅卖铁地买入,悲观时发誓再也不会进入股市了。所以巴菲特才会常说,别人恐惧时就是买入时机;大众狂欢时就是卖出时机。明明是超低价,正是大好的低价买入时机,市场却恐惧到极点;明明是大祸即将临头,大众却在狂欢。

这次无论港股还是A股,低迷的时间足够长。港股连续四年的下跌,足够令市场悲观。海外那些机构管理者,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赎回压力。股市是反人性,持续不断无尽头的下跌,投资者一定是不断地持续赎回,直到股价反弹,才会停止。普通投资者的趋势,一定是越跌越赎回。

国际投行摩根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海外基金在2023年12月份加速抛售中国股票。而2024年1月份开年后持续下跌。看似无尽头的下跌,但恒生指数也只是跌回到2022年底的新低而已。

不做无谓的预测

股市有涨就有跌,不可能这么一直跌下去。什么时候能反转呢?真的无人知道。

以下的一些案例真的值得仔细思考和琢磨:价格趋势一旦形成,经常会持续一段时间,有时候会很长时间。但什么时候改变呢?却无法预测。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能被预测的话,那么它也早就不会运行至那个价位了。

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利率。恐怕很多人对前几年满大街的“负利率时代”到来这样的说法,还记忆犹新吧?美国利率当时持续下跌,再加上几乎整个市场都判定低利率时代真的到来了。君不见日本的低利率持续了二三十年么?正是因为这样的说法深入人心,导致了美国利率突然暴涨时,几个银行因持有太多的短期国债,而造成账面亏损,以至于倒闭了(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降,持有的债券账面亏损)。

第二个案例是美国国债利率的剧烈波动。

美国债券市场非常大,单单美国政府的债券余额,就高达30多万亿美元,且持续以每年2-3万亿美元的增量增长。在持续预期通胀的情况下,美国20-30年的长期国债利率飙升至5%多的水平。

价格是收益率的倒数,收益率越高,价格越低。由于是20年期,久期很长,价格波动远比收益率波动大。当国际投行有开始预测2024年年底将有可能第一次降息时,债券收益率已经回调了一段时间。当又有投行,把第一次降息的时间提早至2024年中期的时候,债券收益率早已回调了两个月,而且很快地,债券收益率竟然跌回了2023年的中期水平。此时,可以看得出,价格的波动远早于美联储降息的时间,毕竟何时降息还没明确,而债券收益率已经大幅度地回调了。

第三个案例是人民币汇率。在资金持续外流的过程中,整个市场继续惨淡,从数据来看,海外基金在2023年12月份更大幅度地减持中国股票,但人民币汇率并没有突破7.3关卡,而是盘整了较长时间后,掉头向下开始升值到7.1。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年底出口商加大结算的因素,也有政府努力的因素,但至少在依然萧瑟的市场中,它升值了。

第四个案例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创立于1971年,基期设定为100。美国经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也算是最强者之一,但是美元指数竟然只是在102的位置。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两个月内,美股迎来一波很强的升势,而美元指数却迎来了一波很弱的跌势。

价格走势,神鬼莫测。想预测拐点?很难。但有涨必有跌,这是规律。港股和A股,何时会迎来大反转?绝大多数时候,只有等行情走强了较长时间,才哦一声,原来那时候是底部。如此,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未来会如何发生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 5月14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全省将通过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贵州分...
中国版“星链”进行时,这次还有... 文 | 明晰野望,作者 | 翎汐 自从贸易战的号角吹响,连锁反应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了。 加拿大与欧...
常见致病菌也会“吃”医疗塑料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常引发伤口感染。而在5月7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一项研究中,...
陈刚会见高德地图、阿里云智能负... 5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南宁会见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阿里云智能集团资...
安旭生物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安旭生物(688075)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鲲之益AI数字创新基地”项目... 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5月13日,安图县新合乡7个村民委员会代...
英伟达大涨!黄仁勋:向沙特出口... 北京时间5月13日晚间,美国4月CPI数据意外降温,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截至发稿,纳指涨1.2...
原创 1... 在当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千元出头的机型已经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你可能不玩顶级3D手游,也不常剪...
在美国,每5把这种梯子就有一把... 梯子,是不少人家里的必备工具 尤其在需要打理院子的美国家庭 梯子更是家庭必需品 而美国市场的大部分梯...
楚天科技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楚天科技(300358)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只闻机鸣声 田中不见人 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万亩良田中的水田地块,3台装备北斗导航侧深施肥无人驾驶插秧机如“钢铁...
中标2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3元... 所有人注意了! 随着美国对于关税“松口”,全球贸易、科技等众多领域将逐步回暖。 但大家一定要明白,...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稳... 5月14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
AI开始失控了吗?100名科学... 围绕人工智能(AI)的风险与危害展开的讨论,往往集中在政府能够或应该采取的行动。然而,AI研究人员自...
Nothing携手KEF推出音... 2025-05-14 12:23:25 作者:狼叫兽 5 月 14 日消息,Nothing 宣布与...
武城空调产业跨界突围记 爱武城5月13日讯 造空调的开始养蘑菇。面对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我县暖通空调产业集群,以跨界创新,开...
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撞上绿化带起... 极目新闻记者 李秀琴 康旭阳 5月13日,据网友爆料,小马智行(Pony.ai)的一辆无人驾驶测试车...
三星最薄旗舰Galaxy S2... 5 月 13 日消息,在今天(5 月 13 日)早上 8 点开始,正在举办的活动中,三星推出最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