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被誉为全球能源领域的“人造太阳”计划,是由中、欧、美、俄等七方共建的里程碑工程,总投资超200亿欧元,目标是探索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路径,为未来全球能源供给提供终极解决方案。
近日,无锡鑫宏业(301310)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光,完成ITER项目核心配套PIC(电力、控制和仪表)电缆交付。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核级电缆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更让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跻身全球顶级核聚变项目供应链,为鑫宏业及国内相关产业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据了解,作为核聚变实验堆的“神经与血管”,PIC电缆安装在ITER项目重要装置托克马克厂房内,属于安全级电缆,直接决定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性能要求堪称全球之最。比如,在抗辐射方面,设备需长期耐受γ射线、中子射线辐射,确保性能不衰减;高电磁兼容方面,在强磁场干扰下,要求信号传输失真率低于0.1%;设计寿命超60年,远超常规工业电缆标准。
作为特种线缆龙头,鑫宏业专注新能源汽车、光伏、核能、轨道交通等六大领域特种线缆,客户涵盖中核、中广核、国电投、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近年来,公司主导及参与制定8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69项专利,“清洁能源+零碳出行+算电融合”三大蓝海布局清晰。
江苏华光则是核级设备领域的“国产标杆”,是国内唯一持有“电缆+电气贯穿件”两类核级产品设计与制造资质的民企,持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双许可证及CCS、ABS等国际权威认证,深耕核电领域近25年。
据介绍,为满足ITER严苛标准,江苏华光组建专项团队历经3年攻关,实现多项关键突破。在抗辐射技术方面,通过高纯度无氧铜导体以及自主研发抗辐射填料,耐辐照寿命超60年,远超ITER40年要求,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不仅如此,公司的“国和一号”棒控棒位电缆、田湾核电站VVER堆顶电缆组件等核心产品多次打破进口垄断,为攻克ITER项目PIC电缆奠定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2021年8月成功中标ITER项目LOT5标段并签订框架合同,今年以来,项目推进效率进一步提升,不仅首批订单顺利落地且于4月完成交付,第二批、第三批订单也在相继接收后,于近日完成交付。订单的有序交付与持续推进,为公司核电与可控核聚变板块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而且,公司正与ITER组织洽谈核级特殊电缆的开发,以及核级电缆以外的核级设备供应,有望从单一电缆供应商升级为核级设备综合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此举意味着鑫宏业海外市场的打开,成为ITER供应商后,鑫宏业在全球核电领域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承接海外项目铺路。
另一方面,ITER项目技术可直接复用于中国环流器二号M、未来聚变堆示范工程等国内项目,从而帮助国内核聚变装置突破设备瓶颈,推动国内超导材料、核级连接器、耐辐射涂料等上游产业技术升级,加速核级设备国产化替代,最终进一步推动鑫宏业的市场拓展。
“鑫宏业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华光向ITER项目交付PIC电缆,验证了我国高端核级电缆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中国核级电缆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为全球核聚变能源革命提供关键支撑。”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同时助力企业切入国际核聚变核心供应链,带动国内超导材料、核级连接器等配套产业升级,为我国抢占核聚变产业链制高点奠定基础。未来,鑫宏业可依托此积累拓展相关市场,而超导材料成本下降、聚变堆商业化进度将成为影响其在该蓝海赛道发展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