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黎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体的传统传播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媒体传播形态、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巨变,以移动端为载体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社交平台成为传播的新生力量。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要找准纸媒新的发展定位。
一、当前形势下纸媒的现状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媒体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给报纸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纸媒已失去了其及时、快速、灵活的原有优势。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处于传播的中心地带,拥有广泛受众群。随着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报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视域下,媒体的体制机制、传播体系、技术能力、舆论生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兴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平台数量、受众规模、传播时效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尽管纸媒受到新媒体的挑战,但仍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内容深度优势。报纸在深度挖掘报道某个领域的典型人物、事迹、经验,以典型宣传引领行业发展,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和特长。相对于新媒体的小快灵、可视化、碎片化,在新的传媒语境中,这一优势更加显得珍贵而独特。二是档案保存优势。由于互联网具有海量存储的功能,反而让一些珍贵的资料难以查找,而报纸刊发的都是精品报道,这让其显得更加珍贵,读者无论是保存还是查询,都非常方便。三是权威精品优势。报纸所刊发稿件,都是经过记者编辑精心采写编辑的新闻,相当于专业人员为读者筛选、把过关,可以让读者方便阅读,引导性更强。四是直观可视优势。客观地讲,报纸、电视、新媒体、广播,各种平台各有特长和优势,从观感来讲,报纸在刊发文字、图片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长篇通讯、言论以及书画作品等,这也是其在传承弘扬文化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五是人才队伍优势。客观来看,在纸媒行业工作的新闻人,都是经过反复历练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文字水平都非常高。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写作队伍,是做好整个宣传工作的根基,同时也让报纸成为新闻宣传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纸媒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各个行业都面临挑战,传统的报纸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不注重发挥优势、不注重创新,注定没有出路。如果还是沿用多年来传统办报模式,就会陷入处处被动的境地。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只有与时俱进,在转型实践中树立全新发展理念,发扬优势,扬长避短,全方位满足受众的多层次需求,才能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强化深度报道,提供优质内容资源,以内容优势求得发展优势。作为媒体来讲,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就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内容。而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阅读具有浅阅读、碎片化、信息量大、重复率高和时效性强等特点。当前受众不缺信息,而是缺有质量的信息。而坚持以内容为王,做高品质的内容恰恰是报纸的优势。未来,报纸媒体更应在追求深度化、精读化上下功夫,推出更多有观点、有态度的深度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反映客观实际,以权威、深度、高度、品质,赢得社会和读者的认可。尽可能大幅减少发布式、碎片化消息,力争通过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细化受众定位,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在“互联网+”形态下,报纸须认真研究受众群体,要按照定位原则来锁定细分领域的有效覆盖群体,满足受众个性化阅读需求。比如,《太行日报》必须精准定位晋城市委机关报这一角色,充分发挥好党的喉舌功能,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划报道,传递党的声音,反映基层实际,在党和群众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太行日报·晚报版》要坚持差异化发展,精准定位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读报群体,在设置栏目、内容方面,尽量偏向健康、休闲、娱乐、文化等,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引起定位受众的强烈共鸣,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优化用户体验,改进现代传播方式。全媒体环境中,无分享不传播,无互动不阅读。因此,当前报纸新闻也需要重新审视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从“以报为本”到“以人为本”,优化用户体验,通过现代传播方式,增强报纸新闻的体验感。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把报纸内容数字化,采用数字报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借力使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有效提升媒体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办报风格。报纸最终是给人看的,需要读者的接纳和肯定。报纸受欢迎,归根结底在于是否从读者的利益角度出发,用读者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报道他们的身边事、身边人。新媒体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创新报道编辑方式,注重提升报纸新闻的个性化倾向,同时要注重对编辑环节质量的提升,不断引入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让报纸的版面更加个性化和艺术化。另一方面,要注重推介和策划,树立品牌意识,加大专栏和专题类新闻的创新和开拓力度,让报纸新闻更接地气。
发挥文化载体功能,打造优质文艺精品。兴文化、育新人是媒体的重要功能,而在这方面报纸更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报纸副刊有着独特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其深厚的人文情怀,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尽管纸媒读者流失,但大部分流失的读者仍可以从便捷的新媒体端找到同质化新闻信息。反倒是能够真正满足区域内读者精神需求的经典副刊,在留住忠实读者的同时,帮助报纸和读者在文化观念的共鸣中建立深层次的价值连接。尤其是对于书法、绘画、图片、文学作品等,经过专业编辑精挑细选、精心编辑后,呈现在版面上的都是高品质的作品,对于弘扬优秀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各类报刊,均增加了副刊的版面及容量。这也是今后报纸内容需要深耕的重要领域,需要我们精心策划,立足本地,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栏目。比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山西日报》的“黄河”副刊。《太行日报》也应该持续打造好具有悠久历史的“太行山”副刊等,深耕地域文化、讲好地方人文故事,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晋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