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粉红色你会想到什么?
是人民币,还是女生衣橱里那件连衣裙,这些颜色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但你知道吗?科学家竟然说粉红色根本不存在!
不仅如此,紫色也是我们大脑制造出来的一种“幻觉”。
人类的眼睛是具有欺骗性的,它并不是“高清摄像头”而是一个“信号中转站”,所以人类真正 “看见” 颜色的从来不是眼睛,而是我们的大脑。
眼睛里有一种叫 “视杆细胞”的细胞,它负责在晚上或者光线暗的时候进行聚光,比如晚上关灯后能摸着走到客厅就是它在干活。
另一个 “视锥细胞”专门负责分辨颜色,原理其实和三原色一样,他们分别对 “蓝光”“绿光”“红光” 最敏感。它们把看到的光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再 “翻译” 成咱们能懂的颜色。
而颜色并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而是由光、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界中,光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的光波长决定了我们看到的颜色。当光线进入眼睛时,视锥细胞会根据光波的不同,向大脑发送不同的信息。
大脑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就把它们转化为我们看到的颜色。可以说颜色的存在依赖于光的变化和大脑的“解释”。
那为什么专家会认为没有粉红色呢?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时我们会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从红色到紫色依次排列。
这就是可见光谱,里面包含了波长大约在380-700纳米范围内的所有光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道光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中并没有粉红色的位置。
在这个连续的光谱中,红色位于长波端约700纳米,紫色位于短波端约380纳米,而粉红色却神秘地"消失"了。
这是因为粉红色并不对应任何单一波长的光,它不是光谱上的"原生"颜色。
人类看到的粉红色实际上是红色和蓝色两种光的混合。当这些光同时进入眼睛时,它们会激活红色和蓝色的视锥细胞,而绿色的视锥细胞几乎不被激活。
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发现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单一波长颜色,面临着一个"识别危机"。
在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人类的视觉系统发展出了一套巧妙的解决方案。当遇到这种"红+蓝,无绿"的信号组合时,大脑便"自作主张"创造出了粉红色这个概念。
除了粉红色,还有许多其他颜色也不在光谱上直接出现,比如棕色、白色、黑色和灰色。这些颜色都是大脑通过复杂的处理机制"创造"出来的。
不同文化对粉红色的理解和情感联想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生理层面的色彩创造过程在所有人类中都是相同的。
虽然色彩的文化意义可能因地而异,色彩感知的生理基础是人类共通的。
紫色的原理和粉红色一样并不在光谱上,而是人类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一种“创造”。
当红光和蓝光同时进入我们的眼睛时,光学上并不存在一种独立的波长能对应这种组合,但大脑会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光信号加以整合,于是我们就感知到了一种全新的颜色紫色。
当我们提到“紫色”时通常指的是“紫罗兰色”。紫罗兰色是真实存在于光谱中的单色光,它的波长极短,仅比蓝光稍长,接近于人类肉眼能分辨的极限。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称的“紫色”更多时候并不是纯粹的紫罗兰色,而是偏向红色的混合色。
例如茄子、葡萄的颜色其实更接近于蓝红叠加的效果,而非真正的光谱紫。
色彩的本质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光学现象,更是大脑主观加工的产物。这些颜色是大脑在光与信号之间搭建起来的一座“桥梁”。
不仅揭示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复杂与巧妙,也让我们意识到,眼睛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的全部,而是经过大脑解释和再创造后的结果。
虽然粉红色和紫色在光谱中并不存在,但它们却是真实的视觉体验。
这也提醒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并不总是物体的“真实”颜色,而是大脑根据光波信号做出的诠释。
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生物或许看到的“颜色”也会大不相同。
虽然色彩是虚拟的,但这份虚拟的美丽却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