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雨林育“苗”成“林”,盐城东台科产融合培育产业新生态
创始人
2025-11-18 18:01:54

黄海之滨,创新潮涌。在东台,从实验室里的精密研发到生产线上的批量转化,从中小企业的突围成长到“冠军梯队”的集群崛起,一粒粒创新“种子”正借助科产深度融合的“雨林生态”,完成从“苗圃”到“森林”的惊人跃迁,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生态赋能:让科研与产业双向奔赴

创新的爆发,源于优质生态的滋养。东台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引擎,搭建起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人才肥土兼备的“创新雨林”,让科研的“二氧化碳”与产业的“水分子”高效发生“光合作用”。

在江苏世目防护用品科技公司的实验室,30多人的研发团队化身高校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翻译官”,将华东理工大学的前沿技术转化为厚度仅0.7毫米、兼具轻薄与防护性能的水性树脂手套,量产即获欧美日市场青睐。这种“论文纸”变“货架货”的转化,正是东台校企协同的生动写照——通过“高校直通车”等近60场精准对接活动,科技镇长、科技副总深入车间“一企一策”破难题,上海交通大学与新中洲特种合金的“五年之约”、江苏大学与溱东骏茂新材料的协同创新,让“1+1>2”的效应持续释放。

“科技18条”“科创20条”等政策精准发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集聚,为创新“种子”提供全周期养分。如今,东台已有近400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产业链上被破解,让科产融合的生命力充分彰显。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数智筑基:为产业升级插上翅膀

创新雨林的繁茂,离不开坚实的“数智基座”。东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产业赋能,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型,让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升。

晶澳科技的智能工厂里,机械臂精准作业、AGV小车自主穿梭,“工业大脑”掌控全流程生产,能耗较行业标准降低10%以上,向着“灯塔工厂”稳步迈进;头灶镇润云纺织的7000台喷水织机实现智能互联后,一名工人可管理150台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00%,人工成本下降70%。这背后,是东台差异化的智能化推进策略——新项目高起点植入智能基因,现有企业循序渐进改造,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解决方案,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行业标杆。

截至目前,东台已实现5G市域全覆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超8800家,标识注册量达173亿次、解析量186亿次,数据互通让产业链协同创新焕发无限可能,为产业升级筑牢数字根基。

梯队崛起: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一株苗难成林,一片林方涵养水土。东台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以“专班推进、专家跟进、专人促进”机制,培育出生生不息的创新“冠军梯队”。

江苏和信石油机械与中国西南大学联合研发的Hxt34p涂层技术,让深海钻具在极端环境下寿命延长3倍,成本仅为进口一半,使企业成为全球唯二掌握该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富乐华半导体蝉联中国独角兽企业,世目防护自有品牌贡献88%销售额、产品行销百国,远洋不锈钢三年内实现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国家级“小巨人”的跨越。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

如今,东台已有23家省瞪羚企业、2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点上有技术中心、链上有创新平台、面上有要素交融”的立体化培育体系。企业从“要我申报”变为“我要申报”,创新内驱力的觉醒,让东台产业森林愈发繁茂。

面朝大海,乘风破浪。在东台这片创新热土上,科产融合的故事仍在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正不断铺展,一幅创新驱动、产业兴旺的画卷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

通讯员 贾佳 丁圣 陈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周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助力企业出海,北京首批“中关村...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批“中关村人工...
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到泰... 11月11日,山东省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协会会长赵西军一行到泰安市金土地测绘整理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交流。公...
昇腾384超节点深圳首秀!光明... 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
2025年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 新华社德国杜塞尔多夫11月17日电(记者尹亮)2025年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17日在德国杜塞...
免费会议纪要神器,打工人亲测不... “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整理会议纪要”——这大概是所有打工人的共同痛点。尤其是我们做项目管理的,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