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泛滥太空?从神舟二十看中国的“除垃圾”的破局之路
创始人
2025-11-23 09:01:42

太空垃圾危机下,中国行动彰显担当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因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而推迟,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空间环境安全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航天首次面临空间碎片威胁,却是中国空间站任务史上首次因外部物理损伤延迟返回任务

01 事件回顾:碎片威胁照进现实

2025年11月5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原定返回地球,却在准备脱离天宫空间站时遭遇异常。地面监测发现服务舱外壁上出现了黄豆大小的凹痕,并伴有温度升高,判断可能由太空碎片撞击造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推迟返回任务,全面进行仿真分析和安全性评估。这一事件生动揭示了太空垃圾对航天活动的严重威胁,即使小块碎片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02 中国行动:从防御到治理的系统布局

面对太空垃圾挑战,中国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治理,构建了多层次应对体系。在标准建设上,中国正在制定《空间碎片在轨清除指南》和《空间碎片在轨主动清除服务指南》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将规范空间碎片主动清除的技术流程、接口和责任划分,为商业航天活动提供清晰指引。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科学家已提出多种清除方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研究团队甚至提出了利用轨道激光器清除太空垃圾的创新方案。在操作层面,中国已建立 “监测-规避-防护-清理”四位一体的防御体系。针对较大碎片,航天器可实施主动轨道规避;面对微小碎片,则采用被动防护手段。

03 深层思考:全球挑战需全球方案

太空垃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据统计,地球轨道上的碎片数量已达百万级,其中可追踪的超过29000个。这些碎片以每秒7-10公里的速度飞行,即使厘米级碎片也足以穿透航天器外壳,引发严重事故。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巨型星座计划不断推进,单个星座的卫星数量最多达到数万颗,远超过去数十年所有国际发射卫星数量的总和。如果不采取有效清除措施,卫星和空间碎片的碰撞可能产生链式反应,导致碎片数量呈指数增长,对空间轨道可持续使用造成长期影响。

04 未来路径:中国的角色与责任

作为航天大国,中国在太空垃圾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中国产生的空间物体数量已接近5000个,位居世界第二。这一现实地位决定了中国在空间环境治理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外空委等国际场合积极倡导空间碎片防护与减缓合作,推动建设空间碎片标准化体系。从神舟二十号事件的应急处理,到空间碎片清除标准的制定,再到激光清除技术的研究,中国正在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治理,为全球空间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攻防新态势:大模型成漏洞挖...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吴军 实习生 冀艺星 11月22日,在第九届“强网论坛”主论坛上,六份聚焦数字安全...
“数智”点亮智慧全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运...
5G独立网络快速增长推动差异化... 来源:至顶网 2025年的一大关键趋势是5G独立网络(5G SA)的持续增长。爱立信2025年11...
普陀区举办沿沪宁数智健康产业创... 锚定数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布局。11月22日,普陀区举办“智造引领 聚...
太空垃圾泛滥太空?从神舟二十看... 太空垃圾危机下,中国行动彰显担当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因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而推迟,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