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桂林山水甲天下。当漓江的山水与人工智能的算力碰撞,当西南的工业基底与东盟的市场机遇相拥。如今,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正与人工智能碰撞出绚丽火花。
“以技术实践为广西智能化发展添砖加瓦,与上汽通用五菱、柳钢、广西电网等达成深度合作,在多个场景实现降本提质。”在华为中国行2025·广西人工智能峰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向在场嘉宾介绍了华为深耕广西的成果。
华为与广西的深度携手,正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的算法迭代,转化为制造业车间的降本提质、产业链上的效率跃升、区域经济的开放共赢,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注入坚实的“数智动能”。
广西AI产业的区位密码
作为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承载地,广西的发展根基始终紧扣“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的深度耦合。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又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依托独特的地理禀赋与政策红利,广西构建起“通道+产业+生态”的发展格局,既以开放姿态链接内外市场,又以特色产业筑牢发展根基,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重塑产业形态,而广西的独特价值,恰恰在于它既是中国西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基地,也是面向东盟的技术输出与应用入口。
国家层面,广西获批设立面向东盟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明确“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合作路径;自治区层面,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桂林、南宁列为人工智能重点发展基地;基础设施层面,已建成国家 A 级认证的桂林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持万卡级算力),累计建成5G基站1.5万个,实现光网全域覆盖,为产业数智化提供坚实底座。
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表示,桂林已培育4个国家级数智化转型标杆场景,12个“人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我们不仅要守护“山水甲天下”的自然禀赋,更要打造“AI赋能甲八桂”的产业优势。
据了解,桂林现已集聚62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37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光通讯领域的光隔离器产品占据国内3成以上市场,医疗电子企业优利特的检验设备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特色轻工为核心的制造业集群。
随着近日“桂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广西AI产业生态从“分散探索”进入“协同攻坚”的新阶段。该联盟由桂林市工信局指导,桂林光隆科技、华为等多单位组成,搭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大核心任务。
让广西企业不用重复“造轮子”
大模型正从生成式AI走向Agentic AI,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坚实的算力底座。当前,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超节点已成为主流形态——传统算力集群因通信延迟导致计算资源空转,而超节点通过优化互联架构,实现大规模并行计算效率的质的飞跃。
近年来,华为在算力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广西产业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据介绍,华为凭借深厚通讯领域积累,开创灵衢互联协议,打造出业界最大规模昇腾384超节点,可实现384个互联,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协同工作,解决了“计算等待通信”的行业痛点。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下一代超节点将实现8192颗协同,提供E级算力,支持超长记忆处理与多样性算力组合,为工业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复杂应用提供强大支撑。
算力开放是生态共建的关键。据了解,华为坚持CANN开源开放,将于2025年12月 30日贡献全部源代码,让所有开发者免费获取基础软件能力。在广西,目前华为已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合作,共建行业场景领域加速库,将算力技术与广西制造业特色结合,开发适配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专用算法。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普惠,让广西企业不用重复“造轮子”,而是专注于场景创新和业务升级。
例如,华为与柳钢联合开发的钢铁行业AI大模型,通过配煤优化算法,使配煤成本大幅下降;与广西电网合作构建AI运维体系,通过智能巡检、故障预判等技术,管控人员数量得以减少;与上汽通用五菱签订智能协作协议,推动汽车制造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设备综合效率明显提升。事实证明,工业AI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新质生产力。
AI赋能广西特色产业的实践样本
当前,广西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构建起以制造业为核心、特色产业为支撑、数字赋能为导向的产业体系,形成多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汽车制造领域,以上汽通用五菱为龙头,广西汽车产业形成“整车制造+ 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依托华为等企业的技术赋能,产业正从“规模领先”向“智能引领”转型。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智能协作平台,整合了昇腾算力、鸿蒙智联系统等,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售后全链条。在研发端,通过AI仿真测试技术,新车碰撞测试、风阻测试等虚拟验证效率实现提升;在生产端,总装车间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对车身焊接、零部件装配进行实时质量检测;在供应链端,通过AI算法优化库存管理,大大提升零部件周转效率。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的合作不仅提升了车企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更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转型 —— 广西本地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接入该智能协作平台,实现生产数据互通、质量标准统一,形成了区域性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在钢铁工业领域,钢铁工业是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能耗与排放的重点领域。柳钢集团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能超2000万吨,但其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如何在“双碳”目标下降低能耗,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华为与柳钢联合开发的钢铁行业AI大模型,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该模型基于昇腾384 超节点算力,整合了柳钢数十年的生产数据,覆盖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重点攻克三大核心场景:配煤优化、高炉炼铁智能控制、钢材质量预判。在配煤环节,AI算法根据不同煤种的成分、燃烧特性,生成最优配比方案,实现配煤成本下降,焦炭产量提升;在高炉炼铁环节,通过实时检测炉温、风压、煤气成分等多项参数,AI系统自动调整送风、布料策略,避免高炉结瘤、悬料等故障;在钢材质量预判环节,通过分析炼钢过程中的成分、温度变化等,提前预判钢材的强度、韧性等指标,助力产品合格率提升。该钢铁行业AI大模型,既解决了高耗能产业的绿色转型难题,又通过数字孪生、智能运维等技术,构建起“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成为全国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的标杆。
在电子信息领域,近年来,广西电子信息产业聚焦光通讯、智能终端、医疗电子等细分赛道,涌现出一批如桂林光隆科技、优利特医疗等“隐形冠军”。形成了从光通讯器件、智能终端到医疗电子的完整产业链。但长期以来,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 以部件制造为主,缺乏系统集成能力和核心技术。依托昇腾生态,基于算力资源和算法能力,广西的电子信息产业正从“部件制造”向“系统集成”升级。桂林光隆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光通讯器件制造商,其光隔离器产品占据国内30%以上市场,但在高速光模块、光模块测试设备等高端领域面临技术瓶颈。接入昇腾AI生态,其开发出100G/200G 高速光模块,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头部企业的供应链。
在产教融合方面,人工智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广西电子信息领域的头部高校,桂电与华为的产教融合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双方共建的“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全流程,构建了“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广西AI产业正迎来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机遇。未来,华为将与广西携手,构建高标准公共AI算力平台,打造辐射西南、服务东盟的算力枢纽。同时,深耕行业场景落地,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此外,强化生态共筑,扩大AI人才培养覆盖,推动自主创新算力生态建设,让智能人才扎根八桂、赋能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