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从2019年发牌至今,5G已走过6年征程,正式步入商用下半场。在新的阶段,业界如何推动5G应用创新的规模化落地,充分释放网络价值,进而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17日,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爱立信中国区网络产品方案总经理吴日平发表了题为《可编程网络驱动5G应用创新的规模化落地》的演讲,针对全球通信行业面临的“增量不增收”共性难题,系统阐述了爱立信的破局之道——依托高性能可编程网络,创造5G时代更大价值。
5G辉煌背后:流量狂奔与价值失速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移动通信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成就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成功,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吴日平通过一组数据展现了移动通信行业的重要影响力:截至2024年底,全球无线流量达到124EB/月,较2015年增长30倍,其中中国手机流量占比达24%;无线互联网用户数达77亿,增长2.2倍,中国用户占比超过20%,5G用户占比更是高达46%;在5G基站建设方面,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全球占比超过60%。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显著,2024年我国运营商实现移动业务收入1880亿美元,带动GDP增长达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2%。
然而,“增量不增收”的挑战也愈发严峻。全球无线流量年化复合增长率达48.5%,但无线收入的数值仅为0.9%。传统以流量为单位的计价模式和“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无法充分实现不同流量的价值,产业升级变革迫在眉睫。面对这一现状,产业链伙伴积极探索,初步明确了未来变革的三大主线:第一,通过API开放,实现连接和应用价值的创新;第二,提供差异化连接,保障不同业务的体验;第三,通过AI和自动化等能力,提高网络运维效率。
吴日平着重强调了差异化连接的必要性。“即使使用同样的连接,在不同时间,运行不同应用时,其连接价值及用户付费意愿也可能存在天壤之别。”吴日平举例说明,“甲用户使用移动网络召开商业视频会议,乙用户则刷手机视频消磨时间,同样的流量对于甲乙用户的价值截然不同。“因此,根据用户、应用、时间和连接价值的不同,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成为提升行业收入的必然选择。
为摆脱“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全球很多领先运营商已经开启差异化连接的探索和实践。例如,爱立信助力领先运营商实现热点事件的体验保障,提供直播加速、视频加速、游戏加速、视频通话保障、企业办公的重点保障等服务。其核心逻辑在于流量经营——不仅考虑“量”的维度,还加入对“质”的考虑,以充分体现连接价值。
可编程网络:四大支柱破解价值谜题
当业务模式发生转变时,底层网络也要随需而动,提供相应的能力支撑。
吴日平表示,移动通信网络变革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以差异化连接、网络能力开放为代表的新业务模式,二是以自智网络为代表的新运营模式。在两大演进方向之下,网络需要支撑大规模应用并完善基础设施,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并重新定义5G连接价值,以及简化网络运维及提供业务保障。
面向上述能力需求,爱立信在业界率先提出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的愿景,并在5G基础网络能力之上创新提出四大关键能力:差异化连接、网络API开放、AI网络赋智、意图驱动,这四大能力为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转型提供了坚强支撑。吴日平强调,可编程网络打造的全新网络架构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涉及整个网络架构的升级创新、一系列硬件产品的研发,以及AI能力的多层面融合。近年来,爱立信重点投入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研发,现已能够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系列,助力实现业务模式转型。
在网络架构升级方面,爱立信打造开发者平台,推出端到端产品系列,包括符合SMO标准的开放智能平台EIAP,并将5G网络升级为服务感知网络,使其具备识别和处理用户意图的能力,为不同意图提供优质保障。吴日平强调,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的初衷,正是以简洁直观的方式实现业务逻辑和用户意图,方便大量5G网络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
在硬件产品创新方面,爱立信围绕可编程网络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例如,依托硅芯科技,内嵌AI能力,打造“小而美”的硬件产品,在性提升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缩小体积;重构5G网络底层系统,将5G无线网络升级为业务感知网络,目前爱立信无线网络超过85%的性能可实现业务感知和毫秒级资源动态调度;将自动化能力和AI能力嵌入相关部件,实现AI赋能的意图驱动,帮助运营商降低成本。这些产品充分释放了应用创新潜力,大幅提升网络运维效率,助力运营商降本增效。
AI浪潮奔涌而至,爱立信很早就开始了AI与RAN多层次融合的探索,如今已经形成完整的AI与RAN多重融合的架构。一是分布式AI,基站提供实时AI算力,助力RAN提高频谱效率、优化业务体验并实现节能降耗;二是边缘AI,爱立信正在打造AI算力架构,通过边、端、算力的有机协同,并引入确定性无线连接,显著提升AI应用性能,让更多AI应用创新成为可能。三是集中式AI,可以实现多站点协,提供全网视角,提升网络运维效率。
全球实践:可编程网络已产业落地
作为全球运营商值得信赖的合伙伙伴,爱立信助力众多运营商建设了性能卓越的5G网络,并开启了可编程网络的全球实践,期望这些全球经验能为中国实践做出贡献。
首先,差异化连接理念赢得越来越多运营商的认可和响应。例如,新加坡Singtel打破以流量计价的传统模式,推出“按质定价”的套餐体系;T-Mobile在美国广泛部署网络切片,在重大活动、应急服务、企业信息安全等场景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取得显著成效。甚至一直以来对业务模式创新相对谨慎的欧洲运营商,也开始实践差异化连接的理念。
其次,在自智网络方面,爱立信已构建起庞大的生态系统,汇聚35家生态合作伙伴、11家运营商战略合作伙伴,孵化出50多款AI应用,开发者社区有1300多个开发人员。2024年,AT&T、Telstra、沃达丰、Swisscom等先行先试,开始了自智网络的探索。爱立信预计,2025年将有超过10个规模应用落地,自智网络成熟度将持续提升。
再次,在网络能力开放方面,爱立信携手多家合作伙伴创立合资公司Aduna,旨在降低开发者的使用门槛,促进网络API的访问。目前,Aduna进展顺利,今年2月AT&T、T-Mobile和Verizon基于Aduna推出首个标准的5G网络API,帮助应用开发者进行创新。
展望未来,吴日平表示:“行业变革关键期已经到来,而实现真正有效的变革离不开全新的网络能力。爱立信提出可编程网络,希望依托四大关键能力,有效实现新连接、新业务的规模化落地,不仅助力运营商提升价值,更将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随着5G、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行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以可编程网络为支点的这场变革,或许将成为行业模式重构、价值升级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