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机器人的“类人生活”(瞰前沿)
创始人
2025-05-24 08:21:09
0

图①: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机器人在“点赞”。 宋家儒摄(影像中国) 图②:2025年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的比赛间隙,机器人进行趣味足球赛。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图③: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醉东风乡村艺栈,游客与人形机器人互动。 张春雷摄(影像中国)

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跑”进我们的生活。在街上跑步、巡逻,跟孩子互动、交流,还能在生产、医疗、消费等领域工作。很多人都好奇,机器人设计成人形,是为了更好融入人类社会吗?人形机器人热衷参加体育赛事,又是为了什么?人形机器人也有“大脑”,可以思考和产生情感吗?本期“瞰前沿”,我们邀请到几位专家来答疑,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机器人伙伴。

——编 者

机器人为什么要“更像人”?

张立华

从搬东西、做家务,到跳舞、跑步甚至“练功夫”,越来越多机器人朝“更像人”的方向发展。有人好奇,为什么要把机器人做成人的模样?是为了“炫技”,还是为了贴近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

事实上,机器人以人的形态“进化”,是因为这种形态与现实世界更加适配,在技术上更具可操作性,也方便人类与机器人和谐相处。

首先,人形机器人可以以人为师。人类拥有独特的身体构造、敏捷的运动能力以及高度灵活的手部结构,是生物进化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因此,仿生人形结构可以让机器人通过直接模仿的方式变得更智能。

人形机器人向人类学习的“第一课”,是通过大量人类动作示范视频学会大致的行为模式、快速掌握基础动作,比如拿起水杯、开门、行走等。然后再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打磨动作细节。这样的学习训练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其次,人形机器人与社会生活的适配度更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物品、设施和空间,都是按照人体比例和使用习惯设计的,机器人设计成人形,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现有环境。

凭借类似人手的灵巧结构和先进的控制技术,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多任务,并在多变任务中展现出高度通用性。比如使用螺丝刀、键盘、钻头等常用工具,完成开关阀门、物件装配等精细动作,还能平稳处理易碎物体。这种高度适应能力,使得人形机器人在社会任务中更加得心应手。

机器人设计成人形,还能更好地与人社交。它们的类人外表不仅让我们天然地感到亲切,也是精心设计的交流接口,比如具备“视线”指向功能的头部、具有表达性的手势和手臂动作等,都让我们能更直观地“读懂”它的意图。

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处理“像人一样”的交流信号,所以当人形机器人向我们点头、伸手、微微前倾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回应它的动作。相反,一个六足机器人伸出“机械足”,人们往往弄不清楚它的意图。在这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以用更自然、更友好的方式和人类相处。

当然,人形机器人的最终目的不是“像人”,而是“为人”。它既是一种仿生人类结构,更是连接人工智能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未来,人形机器人或许会像手机一样,成为随处可见的智能工具,而在这条“进化之路”上,我们是使用者,更是塑造者。

(作者为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院长,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机器人为啥热衷“搞体育”?

徐宝国

最近,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举行,150多名机器人选手在竞技场上大显身手。前不久,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人机共跑”未来感十足。

机器人为啥热衷“搞体育”?体育赛事中,机器人要比拼哪些能力?

机器人诞生至今已有几十年,但以前它们长得并不像“人”,很多时候会以机械臂等形态出现在生产车间里。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最复杂的形态,竞技体育的多样化场景又考验着人形机器人感知环境、分析决策、运动控制等能力,而这些正是它们迈出实验室、走向应用的关键环节。

机器人“运动员”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能参赛?赛事现场环境不断变化,需要机器人更智能;赛事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要保证比赛观赏性,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必不可少。这些高标准的要求背后,都离不开人类赋予它们的本领。

机器人身上的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对应人的视觉、触觉、力觉,用以实时感知外部环境,需要十分敏锐。这些传感器的“总枢纽”,可以看成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不仅需要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有持续学习能力。机器人“运动员”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工程师给它们输入的是具备学习功能的代码。这个过程好比小孩子蹒跚学步,既要有家长引导,也要靠自己摸索。机器人要想在赛场上跑得稳,平时训练就不能偷懒,直道、弯道等都要学习,遇到新场景还需要“随机应变”“现学现用”。

机器人“运动员”摔倒后爬起来,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核心部件是电机,电机可以看作人体的关节及带动关节运动的肌肉群。人们写字、握手时力度有大有小,以电机为核心的机器人关节,刚度也要能够动态变化,实现“松紧调节”,否则机器人一旦摔倒,就可能爬不起来了。

有网友问,为什么机器人“运动员”的主项大多是马拉松,而不是排球、篮球、乒乓球呢?打球要用手,人类的手非常灵敏,能细致感受一块布料的质地和纹理——这是机器人的手目前做不到的。科学家正在开发“类脑多模态触觉传感器”,来帮助机器人拥有更加灵敏的手。

机器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也会摔倒、爬起,就像科技创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跑”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跑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机器人也有“大小脑”吗?

张 强

科幻电影中,人形机器人“无所不能”;现实生活中,它们在工厂、景区、学校等场景中各司其职,看起来好像与人无异。

人形机器人也有“大小脑”吗?

其实,机器人的“大小脑”是由人定义的分层架构,模拟人类神经中枢的协作模式。像人一样,“大脑”负责认知决策,通过AI大模型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环境感知和任务规划;“小脑”则专注运动控制,处理关节协调、力控反馈等精细操作。

人形机器人的“大小脑”是怎么诞生的?这离不开多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大脑”层面,多模态大模型成为核心引擎:通过自然语言理解与多机协作,实现无人场景的自主作业;整合视觉、语音和强化学习,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多领域提供智能服务。“大脑”让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听懂”指令,还有“应变能力”。“小脑”则是通过运动控制算法,模仿人类运动神经结构,让人形机器人“四肢协调”。高精度传感器和仿生驱动技术赋予人形机器人触觉,让它们在处理易碎物品时小心翼翼。

在工厂,人形机器人高效分拣物品;果园里,它们运用3D视觉和柔性抓取技术采摘水果;生活中,它们跑马拉松、与人互动……背后都离不开“大小脑”协作。

就像人类致力于开发自己的大脑一样,人形机器人的“大小脑”也在进化。

一是多模态融合与群体协同。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将实现语言、视觉、触觉等多维度信息的深度整合。例如,当接到“清理洒漏咖啡”的指令时,家庭服务机器人不仅能通过语音解析需求,还能借助视觉识别液体范围,通过触觉感知地面材质,动态调整抹布压力和移动轨迹。人形机器人还能实现“群体协作”,它们通过分布式网络形成“群体脑”,单个人形机器人的局部经验可快速转化为群体知识库。

二是硬件算法共生的具身智能。“小脑”进化后,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自适应控制。仿生驱动技术与强化学习结合,使机器人能在不规则路面自主调整步态,实现对斜坡、碎石等复杂地形的“自适应”。

三是伦理嵌入与安全进化。随着自主性增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将学会“价值判断”。比如,伦理决策模型可以明确人形机器人的“原则”,服务机器人进入卧室前会主动请求用户许可,避免侵犯隐私。

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大小脑”大幅进化之后,有望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更好地服务于人。

(作者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报记者王昊男整理)

人民日报》( 2025年05月24日 05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雷... 一场高速爆燃车祸,将小米和雷军突然拉入创业以来的声誉谷底。在社交媒体上日更不辍的雷军,一反常态地“静...
【资讯】应急管理部发布! 应急管理部发布安全标准 《精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且多为中小微企业,总...
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 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举行。副省长李文清出席活...
华为擎云亮相第63届高博会,智... 5月23日—25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将在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小米Redmi K50:性价比...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手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品牌都在竭尽全力推出性价比超高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原创 0... 航天英雄背后的母爱丰碑:翟志刚与母亲的生死航天缘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时整,酒泉...
西咸新区现场签约落地多个项目 本报讯(记者 于忠虎 吕聪)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
高博会升级首秀长春 “AI+教... 长春5月23日电 (郭佳 谭伟旗)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下称“高博会”)23日在吉林长春开幕。本届...
科大智能:公司产品矩阵丰富多样... 证券之星消息,科大智能(300222)05月23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5000多款无人机“飞”临深圳 普宙科技展出的天鹰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苑伟斌)5月2...
400亿美元大单!甲骨文狂购英... 甲骨文计划斥资4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芯片,用于星际之门项目。 5月23日,据报道,甲骨文将购买40万...
固态电池量产在即,7年老玩家如... 固态电池近期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自4月份以来,工信部发布的两份重要文件均将固态...
算法茧房 :美团外卖卷死的只有... “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短视频里这首歌更多的用于外卖小哥与快递小哥的背景音乐,也正是当下的他们最...
来,看看机器人的“类人生活”(... 图①: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机器人在“点赞”。 宋家儒摄(影像中国) 图②:202...
旭升集团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旭升集团(603305)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赳赳秦风与科创浪潮交织激荡 陕汽重卡的智能生产线 秦创原·氢合湾科创区 《赳赳大秦》的舞台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 采访团深入...
行业追踪|固体激光器领域科研院... Q 固体激光器的发展历程如何? A 1960 年,T.H. 梅曼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 红宝石...
OpenAI买下苹果设计之神 ... 65亿美元,身处软件领域的OpenAI“购买”到了苹果产品设计的“灵魂”,期望再现30年前苹果带来的...
山东浩信取得一种气门导管供料机... 金融界2025年5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浩信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气门导...
河南安阳县:深耕科创沃土 壮大... 央广网安阳5月23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 通讯员 栗振华)近日,走进位于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的河南旭阳光...